老屋里的嘟囔
作者: 胡艺馨奶奶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病会让患者记忆倒流,她能记得很久以前的事,却不记得今天的午饭吃了没。从当下开始遗忘,渐渐地忘掉以前的事,直至所有的记忆从脑海里清除,只留下每天毫无由头的嘟囔。
奶奶总是独自默默拿着一把竹帚,坐在浴室门口的小板凳上,穿着皱皱的花色针织毛衣,望着家中来往的亲人,眼中尽是陌生与迷茫的眼神。
那天,我就出院门扔个垃圾,再进门,路过她面前,她伸出苍老如枯枝的手,惊恐地冒出一句:“囡儿,你哪里来的?”
“奶奶忘了我了?奶奶……竟然……忘了她最疼爱的孙女!”我顿时愣住了,心底涌起一阵悲凉。一时间,我竟不知所措,杵在那里。她不会说普通话,而我不会说温州话。奶奶老了……我迅速掩藏我遗憾的表情,用蹩脚的“温普”对她说:“阿婆,我是你的小宝。”她似懂非懂地回我:“哦,小宝啊,那好啊,长这么大了。”然后嘿嘿地笑着,转身就走开了,留给我一个瘦小落寞的背影。残阳如血,泼洒在她的身上,把影子拉得悠长悠长。耳边不断传来奶奶嘟囔的声音:“小宝,一下子长这么大了,好兮,好兮……”
自此,家里所有人都默契地达成共识:不能跟奶奶计较,一切顺她意。
浴室旁的储物间,奶奶有事没事总喜欢在那里窸窸窣窣地掏着什么,继而拎出一把破扫帚和铁皮畚斗。扫帚的须很稀疏,扫过之处的灰尘如筛子筛下的面粉,未曾少,反而随风扬起。奶奶郑重其事地扫着,有时会被灰尘呛得咳几声,更多的时候,她如一台生锈的机器,慢慢蹲在地上,扫帚扔在一旁,如夏日里嗜睡的老猫,安静又疲惫。
母亲闻声过来,俯身,拍拍她肩上的灰尘:“妈,等会儿再扫,我们家就数您扫得最干净。”奶奶每日从房子东头扫到西头,从一楼拖到顶楼。她站在拖把前面,拖一步,便留下两个她自己的脚印。余晖洒在光滑的地上,映出她的足迹,轻轻浅浅,远远近近,错落有致,岁月似乎没有打乱她的步伐。
我偷偷问母亲,为何不制止奶奶,她扫了等于白扫,还是脏兮兮的。母亲说:“就算是落叶也会想尽最后一份力滋养大地,人越是老了,越要帮她保留价值感和存在感。”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年关将近,岁末大扫除开始了,父亲将一大包旧衣服扔到院子的大垃圾桶里。奶奶坐在门口的矮椅上,直勾勾地盯着父亲手里的一大包,还不等父亲回房,奶奶已经把那一堆衣服抱回来了,嘴里不停地嘟囔:“这衣服还好好的就扔,做个拖把也好的……”
奶奶忘了很多人,也忘了很多事,嘟囔中却始终没有忘记勤劳节俭的品质。
老师评
全文以奶奶的“嘟囔”为明线,“我”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写出了“我”由刚开始的失落、无措、不解到理解母亲的话,也理解了奶奶嘟囔背后的深意,深化了文章主旨。文章切入点小,所悟者大,感情自然、真挚,亦能引起我们如何关心、理解患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这一问题的深思。
(指导教师:胡巧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