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双慧眼
作者: 郑良仙语文的核心是思维。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培养思维力的一门学科。拥有良好语文思维能力的人,如同拥有一双慧眼,能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能立于漩涡之中却不被裹挟。
如阅读《藤野先生》一文,读到:“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我们首先会注意到字面上“当然”“便不是”“无怪”这样一些表达出毋庸置疑的字词,作者写的好像是一件毫无疑问的正常事件。如你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便会发现此处存有明显的逻辑谬误:因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是低能儿;又因为中国人是低能儿,所以有中国人考60分以上定是作弊。这样的推理何其荒谬!作者为什么要以如此淡定的语气写对方荒谬不堪的逻辑呢?这样你就发现了解读此文的关键节点:匿名信事件背后是弱国国民的被歧视、被羞辱,而那些在樱花树下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之麻木则是更深层次的悲哀。作者用波澜不惊的淡定语气写出了内心的怒不可遏。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共鸣就在这一处反逻辑的表达中产生。这样的阅读体验只有独具慧眼者才能拥有。
又如当媒体铺天盖地地出现这样的言论:“某品牌矿泉水的瓶盖是红色的圆形,与日本国旗图案高度相似,可见这是一家亲日的汉奸公司,爱国就不能购买该品牌矿泉水。”一时與论哗然,群情激愤,如何明辨?可用语文的逻辑思维识破此种打着爱国旗号的荒唐言论,并用归谬法回应之:太阳也是红色的圆形,那么我们多看一眼太阳也是亲日?
拥有一双思辨的慧眼,就不会做一个只有情绪没有脑子的“键盘侠”,不会被他人裹挟,不会迷失自我。
语文思维的形成不能坐等他人的“告知”或者“灌输”,也没有可复制的模板,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主动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思考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wtd20250401.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