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

作者: 刘祯钰

人生中有许多考验。面对考验,人的反应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刚强坚毅,总能咬紧牙关冲过去,即使多次被打倒,也不愿放弃。第二种人则摇摆不定,或因成功而奋勇前行,或因挫折而暂失动力,这种人则是最普遍的。第三种人,从未有过信心,也从未有过动力。不论是哪一种人,或坚持与否,都会有心理给予的暗示力量。

下面我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来佐证我的观点。

体育课上集体列队长跑,每次总有人掉队,看似十分正常,但我发现每次掉队的人总是那几个。我不排除有个别人是因为自身能力确实跟不上,但大多数掉队者之所以每次掉队,是因为在最开始的列队跑步中掉了队,而后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心理暗示:我跟不上队。故此,每当感觉累的时候,他们便料到:我跟不上了,所以不自觉地就会选择减慢速度或干脆停下脚步。长此以往,便成了习惯,便再也跟不上了。这种心理暗示,也叫作自我否定。长期的自我否定,会让人丧失信心,失去动力,变成上述第三种人。

心理暗示从表面看不出什么,但它支配着人大脑最深层的自我判断。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对自己或事情的走向,心理暗示是正面的、积极的,从而外化为坚忍不拔的表现。人在童年时,外界的评价及语言,十分重要,因为这些话语会逐渐内化成孩童的自我评价,即会形成孩子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在孩童时期,被鼓励、被肯定,往往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成长为上述第一种人。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努力爬上一个台子,但多次失败,站在他身边的父亲说:“没事,或许你明年可以爬上去。”小男孩便放弃了,去玩别的了。这个心理学家对小男孩的父亲悄悄地说了一句话,并让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小男孩会在一分钟内爬上去。小男孩的父亲照做了,结果小男孩在第50秒时,成功地爬了上去。

想知道小男孩的父亲说了什么吗?他说:“我刚才只是开玩笑,其实我早知道你能爬上去,而且你早就有这个能力了。”

这个小男孩受到了父亲所给予的一种心理暗示,叫作自我肯定。

再做一个测试:

你觉得自己会有出息吗?捕捉一下你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果你的内心是不确定的,那你应该是一个平庸的人,也或许会有出息,但绝不会有大出息。

如果你的内心是肯定的,那你有可能会有出息,也可能没出息。

如果你心中是否定的,我可以断言,你绝不会有出息。

……

但如果你因为看了这篇文章而又开始摇摆不定,或有一丝迷失,证明你意志不坚定。

老师评

在心理学领域,暗示效应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主题。通过深入探索这一现象,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还可以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优化个人发展和社会互动。尽管暗示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真正发现并理解运用这一现象还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实践。作者用敏锐的洞察力、灵巧的笔触,让思绪如涓涓细流般悠然展现,言简而意深,诚不可多得之作。

(指导教师:杨阿西)

上一篇: 平平仄仄痴平仄
下一篇: 做自己的游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