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5

作者: 廖芷宁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芸芸众生,我皆可见。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诗人用诗歌帮助我们看见世界的美。孟浩然写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体会到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看见那排山倒海的气势欲要推翻岳阳城。韩愈写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百花齐放,一朵比一朵艳丽,给人满眼风光、耳目一新之气象。而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让思乡之情呼啸而来。大诗人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让人看见诗人对于归隐深林、远离尘俗的渴望。

看见世界容易,看见人心不易。有人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看世界的同时,也要看自己的心。别人或许是你的镜子,你也可能是别人的标杆。从心出发,做好自己,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慢慢向内使劲。

现在有一个非常火的词叫“内卷”。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它是“看见自己”的一种表述。很多人觉得这是个贬义词,究其原因在于“度”没把握好,急于求成而导致内耗。王阳明想“格”竹子以致知,于是他搬来板凳坐着看竹子,整整七日,最后病倒,这就是急于求成的后果。也许王阳明在“格”竹子时,也悟出了道理,比如感受到竹子的坚韧不拔、谦逊高洁、君子品性等,但这些却不是我理解的“内卷”的意思。

后来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的三年里,终于明白了“格物”的真正意义:原来,天下事物本来没什么好“格”的,“格物”这件事,只需要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上下功夫就好了。

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卷”。在我看来,“卷”是看见自己,向内使劲。“卷”是自律,是明事理。“卷”是对自身、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各人有各人的个性,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人生,只用眼看世界而不见自己的内心时,外面的世界会让你迷失。看清自己的内心,再去看见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更精彩。

诗人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想做看风景的人,还是想成为他人的风景?

芸芸众生,我皆可见。你亦可,他亦可!

(指导教师:黄    艳)

上一篇: 看见4
下一篇: 看见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