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字最早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 梦远

“我”字最早的含义是什么0

“我”是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字之一。但你知道吗,“我”字最早指的是一种杀人凶器。

“我”是会意字,从戈。戈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兵器。“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盛行于商周时期,秦以后逐渐被淘汰。戈的前半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勾啄或刺杀敌人。后来从“戈”字中引申出“杀”的含义,因此《说文解字》中有云:“我,古杀字。”

“戈”字还可代指战争,如“干戈”。《资治通鉴》中有“偃武息戈,卑辞事汉”一句,可见“我”从单纯指兵器,再到有杀、战争等含义,是经过历史演变的。但“我”字何时开始指称自己的呢?

戈在古代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武器,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戈兵属于国家的正规军,《礼记·檀弓下》中有大丈夫当“执干戈以卫社稷”一说,因此武士常以持戈为荣。战事中持戈的军队被称“戈方”,与其他兵种相区别,“戈”字便有了“我们”的意思。

西周时期,“我”字开始代指自我,正式成为第一人称代词。但古代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第二人称也多用“汝”“尔”。“我”“你”是伴随着元杂剧、明清小说以及近代白话文运动而逐步确立其地位的。

(燕青摘自中国华侨出版社《想问就问吧:有关中国文化的600个趣味问题》一书,Raven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