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睡觉”行动指南
作者: 鲸鸽你是否经常感到困倦,或者有种怎么都睡不醒的感觉?你是否觉得脑袋发昏,难以集中精神?这些问题可能给你带来了不少困扰。别担心!或许这只是来自“困倦小精灵”的爱的关照!
当你选择拥抱困倦,你会发现睡眠就像一个神秘而温柔的伙伴,能带领你进入充满无限可能的梦境。在梦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人会在云朵间飞翔,有些人会和小动物一起冒险……正因为梦的神秘与多样,许多艺术家才会主动在梦中找寻创作的灵感。
纵观艺术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堪称“嗜睡狂魔”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睡眠”的探索与观察。对这些艺术家来说,睡眠不仅仅是休息,更是一种创作和思考的方式。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就“很能睡”,他以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元素,比如软塌塌的钟表和形态怪异的生物。达利相信,睡眠和梦境能让人进入潜意识的深处,激发出独特的创作灵感。中午,达利常会安排一个特殊的“午睡仪式”:他拿着一把勺子坐在椅子上,轻轻闭上眼睛进入浅眠。当勺子掉落发出声音时,他便立刻醒来,将自己梦境中的场景画下来。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他捕捉梦中迸发的灵感。
美国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拍过一部名为《沉睡》的实验电影,记录了他的诗人朋友约翰·吉奥诺整整5小时的睡眠过程!他通过这部作品让观众静下来,用一种缓慢而专注的方式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那些被认为“无聊”的时刻。或许,沃霍尔试图告诉我们,有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美。





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以她的波点艺术作品而广受喜爱。梦境和幻觉是她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草间弥生的作息非常规律,她每天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入睡,并用梦境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达。她常常会将梦境中的画面详细记录下来,并在第二天将这些图像转化为艺术创作。对草间弥生而言,生活和创作已然融为一体,梦境不再只是夜晚的幻想,而是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艺术家虽然作品风格各异,却都在创作中赋予了睡眠或梦境重要的意义。他们或是通过短暂的浅眠捕捉灵感,或是用影片记录他人的睡眠状态,或是将梦境与现实交织,以此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透过这些“嗜睡”艺术家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的灵感不仅存在于清醒的世界中,也潜藏在睡梦之中,等待着被挖掘!
(子婧摘自《艺术启蒙》2025年第3期,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