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指纹库,为何还要按手印

作者: 佳遇秋杨

古代没有指纹库,为何还要按手印0
古代没有指纹库,为何还要按手印1
古代没有指纹库,为何还要按手印2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签字画押按手印的场景,就像现代一样,签上名字然后按上指纹。

可古代又没有指纹库,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在古代,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识字的人非常少,对庄稼人来说,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太普遍了。

但在进行一些买卖交易,或是罪犯认罪等情况下,需要签自己的名字以表认可,该怎么办呢?人们就想到用画符号的方式来签字,比如画圈、画十字,就当是自己的名字。

可这些符号的重合率太高了,有时候根本分辨不出来。而古人也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与众不同,于是人们便在自己所签的字上面加盖手印,这样就显得独一无二了。所以那些代表名字的符号只是象征性的,指纹才是个人独一无二的印记。

早在秦朝,人们就将指纹应用在了文书契约上。可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要是被伪造,或是有狠人按完手印后直接砍掉手指拒不认账,又当如何?

实际上,古代的签字画押并不是按个手印那么简单。虽然没有指纹库,但老祖宗们还是想了很多办法来修复这些bug。

比如,在婚丧嫁娶或是经商交易中,通常会邀请多名见证人,相当于有一群围观的人,分别担任不同角色,为签字画押的过程作证。在唐朝,签订契约时必须有见人、保人、同取人,说白了就是利用社会舆论来保障信用。见人通常是在当地比较有威望的名人,说话有分量,容易让人信服。保人就是担保人,这个人一般是双方都认识且比较信任的,并且法律上对其年龄、财产等都有一定要求。同取人则是与签约人关系亲密的人,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是可以与签约人共同履行约定的人。

签字画押得等到这三类人到场后,方能正式开始并生效,产生法律效力。这样一来,参与按手印的见证人就有好几位,如果想耍赖,那在当地可就无法立足了,必然名声扫地!

除了见证人,提高毁约成本也是防范赖账行为的办法之一。

如果签订契约后出现毁约情况,且见证人都搞不定,那就需要按照事先约定的赔偿倍数来赔偿。当然,如果没钱就出力,否则就要接受身体惩罚,比如挨板子。

所以说,即使没有指纹识别技术,按手印在古代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代表着自己对这份文书内容的承诺和责任,一旦按了手印,就不能轻易反悔了。

而且,古代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指纹鉴定技术,但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辨别方法。

首先就是目测法:使用肉眼仔细观察手印的大小、纹路的大致形状等。光线不好还可以放在蜡烛前仔细观察,要是发现明显的差异,就判断这份文书可能有问题。

一些重大案件还会请专业人士来辨别手印的真伪。这些专业人士长期研究指纹,经验丰富,能通过一些方法来鉴别。比如,让嫌犯重新按一个指纹,然后将两张纸重合对比,或是撕掉其中一半,与原有指纹拼接,看是否吻合。

那要是指纹不清晰怎么办呢?别急,还可以画手掌、脚掌或画手指。

签订契约时,将整个手掌或某一节手指的指尖、底部,以及每一个指节的位置画出来,到时候再重合起来对比验证。虽然这种方式可能存在漏洞,但在茫茫人海中,拥有一模一样手掌的人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所以啊,别看古代没有指纹库,但在签字画押这件事情上,老祖宗可比咱们考虑得周全多了。

(朱权利摘自微信公众号“有趣冷知识”)

上一篇: 创意
下一篇: 做好自己,静待花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