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时,墨香正浓
作者: 田野我一口气冲进晚高峰的地铁车厢,连呼吸也变得急促。我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倚着,极力平复由于快速奔跑而“怦怦”加速的心跳。一抬眼,我瞥见对面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手里捧着一本杂志在静静阅读。她的头发随着列车晃动,在书页上来回摩擦着。我出于好奇定睛一看,原来是《读者》(校园版),心里顿时泛起一丝熟悉的温暖,思绪也随之飘回到多年前。
高一那年,是我人生的一段低谷期,我因中考失利而错失心仪的高中,整个人陷入一种茫然无措的情绪里。我的同桌是个大大咧咧又极热心肠的女生,她总是在课间捧着课外书乐呵呵地看,脸上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有一次,我伸着脖子想去瞄一眼她看的是什么宝贝书,她却警惕地双臂一环,死死将书遮住,故作神秘地说:“校门东边报刊亭!”我狐疑地看着她,发现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每个月15号下午到货,去晚了就被抢光了!”她又一脸真诚地提醒我。经她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去一探究竟。那间不足5平方米的报刊亭蜷缩在校门拐角。那时候,很多学生都在那里租书看,墙上挤挤挨挨挂着许多报纸、杂志。我开门见山地对老板说:“我同学说有一本刚到的杂志,我要租一本。”老板一秒都没有迟疑,径直给我取下一本杂志,正是《读者》(校园版)。封面上有一行字是:“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就是这么几个简单的字,如一缕久违的阳光,将我当时灰扑扑的心瞬间照亮,那么温暖,那么明媚,竟让我有一种“故友重逢”的亲切之感。
我轻轻翻开书页,像是被拨动了心底的某根琴弦,透过那些青春故事,我才发现,原来考试失利的不止我一人,有人中考失利,还有人高考失利。但是,他们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待到“柳暗花明”之时,用文字记录下那段青葱岁月,让像我这样失意的人从中获得力量。触摸着那些油墨字迹,仿佛触摸到了故事里同样年轻的心跳,我被这些故事深深感染,心里燃起了星星之火。
后来的课间,我不再趴着发呆,也不再唉声叹气,而是和同桌一起,在《读者》(校园版)中尽情遨游。阳光柔柔地斜切进教室,在课桌上投射下菱形的光斑,我们总喜欢把两本杂志并排摊开。我和她不一样,我偏爱文笔优美的名家名篇,她热衷于科普方面的文章。有一次,她居然指着一篇文章,非要和我打赌那是下次月考压轴题的类型。我摇摇头,递给她我摘抄的优美句子,她看后啧啧道:“我说呢,你最近的作文进步那么快,原来是有‘秘籍’啊!”
我热爱写作,可中考的失利击碎了我的文学梦。每次提起笔,那种挫败感就会扑面而来。一个下着雪的周四傍晚,我照例去报刊亭租了新刊,回教室的途中,随手翻开一页,正是《文科生,一路繁花相随》,其中写道:“我就像一只候鸟,幸运地找到了适宜的树林栖息。”望着粉妆玉砌的校园,头顶的雪花还在飘飘洒洒,那一刻,一股难以名状的感觉侵袭了我,心中那些阴郁的角落,仿佛一下子敞亮起来。是啊,生活犹如一段旅程,充满了变化和未知,与其逃避躲闪,还不如勇敢面对。我们应该像候鸟一样,哪怕历经艰辛,也要一次次地迁徙,只为寻找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
岁月匆匆,我这只候鸟,从少年时代迁徙到了眼下。曾经蜷缩在书页里的少年,如今蜕变为执笔的叙述者。看着眼前这个安静阅读的女孩,我突然明白,当无数个曾借着《读者》(校园版)缝补青春的个体开始书写自己的故事时,他们已经完成了精神的接力。候鸟褪去飘落的初羽,终将在季风里孕育出新的翅膀;被墨香浸润过的灵魂,也必将化作新的墨痕,在时光的宣纸上洇出永恒的年轮。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