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情绪的低谷,都是成长的契机
作者: 简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一部心理学著作。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助经典童话《柳林风声》里的角色来讲解心理学理论。
家境殷实的主人公蛤蟆先生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过不少麻烦,也闹过不少笑话。可他现在陷入抑郁状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先生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
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先生开始了他的心理咨询之旅。
通过一系列的谈话,苍鹭帮助蛤蟆先生探索其性格形成的根源,尤其是童年的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蛤蟆先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儿童自我”“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并学会如何在这些不同的自我状态间保持平衡,从而完成自己的二次成长。
这是一本看似平常,实则非常深刻的心理学著作。每个人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由三种自我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不能清晰地认识到三种自我的存在,就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无法拥有幸福的人生。
不快乐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与他人无关
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倒霉蛋,感觉什么事儿都不顺心,总是不开心,那在他内心深处,起主导作用的便是儿童自我。
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个体在情感、思维和行为上类似于儿童。
蛤蟆先生虽然是个成年人,但当他被指责或遭遇困难时,他就会立刻退缩到一个受伤的孩子的角色之中,反应过度。
当河鼠批评他时,蛤蟆先生便感到非常难过、委屈和无助。
当他被捕入狱时,便陷入了极度的悲伤和自怜。
当他感到孤独或失落时,会渴望得到他人的安慰和认可,就像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拥抱和保证。
儿童自我状态的主要问题是过分依赖他人。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个人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似乎完全取决于外界环境,而与自己无关。这等同于他将自己的情绪开关交给他人。
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只有在爱自己的父母身边时才会觉得快乐。
当你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后,其他人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宠爱你,以你为中心,帮你解决问题。
在真实的人生中,被社会反复毒打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被批评、被指责,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也是家常便饭。
阿德勒说:“发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它。”
一个成年人感到快乐或不快乐,并不取决于事态的发展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是取决于自己如何认识、解释和评估外界刺激。
在同样的苦难面前,选择不同的解读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别人不尊重你,是得到你允许的
除了儿童自我,严重影响一个人二次成长的还有父母自我。
父母自我状态是基于我们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那里学到的规则、价值观以及获得的批评或赞美。
在父母自我状态下,个体表现为一种挑剔别人和自我挑剔的状态。
蛤蟆先生告诉苍鹭,他从不生气,也不会感到愤怒。
苍鹭却说,挑剔的父母自我状态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爱批评人,容易发怒,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蛤蟆先生的父亲和朋友獾的表现方式是挑剔别人,向别人发火,而蛤蟆先生的表现方式是自责和生闷气。
生闷气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你自己却会受很严重的内伤。
有一次獾擅自到蛤蟆先生家,要求蛤蟆先生放弃校董的职位,由自己取而代之。
蛤蟆先生虽然不高兴,却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也认为自己不如獾,便决定顺从獾的提议。
这种懦弱行为的本质,其实是蛤蟆先生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的混合模式之中。
父母自我状态让他不自信,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只知道在自我怜悯中默默疗伤。
儿童自我状态让他选择无原则地顺从强势的一方。
对于蛤蟆先生的懦弱和矛盾,苍鹭给他的建议是学习不带攻击性地发火。
经过多次咨询,蛤蟆先生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他通过书信拒绝了獾让他放弃校董职位的要求,坚守了自己的底线,完成了二次成长。
沃尔什说:“人们以你允许的方式对待你。”
如果你感觉别人触犯了你的利益,对你不尊重,这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经过你允许的。
划清与他人的边界需要勇气,但这是完成内心成长的重要的一步。
跳出儿童自我的盲目顺从和父母自我的愤怒与苛责,一个人完全可以找到心平气和地捍卫自己的权益的方式,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跨界侵略。
接纳自己的阴影,才能得到它的馈赠
苍鹭曾给蛤蟆先生布置过一个作业,让蛤蟆先生回想童年,看看能领悟到什么。
蛤蟆先生所能想到的是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软弱,这些让他非常愤怒。但他不敢表现出来,因为父母已经过世,而且给他留下了能让他衣食无忧的资产。
压抑的愤怒慢慢就变成了蛤蟆先生的心理负担和不快乐的根源。
苍鹭告诉蛤蟆先生,他应该勇敢地哭出来,充分展示自己的脆弱,不必听已过世的父亲的声音,跳出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做回真实的自我。
当蛤蟆先生放声大哭的时候,也意味着他正在摆脱父母自我对他的束缚。
他不必再把哭泣当成多么羞耻的事情,也不必再忌恨严苛的父亲。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你的阴影是你的黄金。”
荣格认为一个人内心的阴影部分包含了他未被发掘的潜力和能量。通过认识和整合这些部分,我们可以抵达更完整的自我。
一个成年人理应具备接受完整自我的能量。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无法成为完美的人,但可以拥抱完整的自己。
(早睡早起身体好摘自微信公众号“世界名著每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