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弹琴,到底啥姿势啊
作者: 任淡如古人的弹琴姿势这个知识点,其实并不算冷门,而且对弹琴的人来说,很重要。你有没有想过,唐人、宋人、元人、明人、清人都是怎么弹琴的呢?
这个答案,在古画里可以找到。

《调琴啜茗图》的归属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唐代周昉所画,也有人认为这是宋人的摹唐画。不过,画作表现的的确是唐人。那时古琴的弹奏方式,主要以弹琴者坐在石头上或者地上,琴身斜置腿上为主。

《听琴图》是宋人的画,画中抚琴者坐在石墩上弹奏,前有琴桌(但这张桌子明显比现在常见的琴桌短)。自宋朝以后,古琴平放,弹琴者端坐弹奏的方式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标准。

在元人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中,伯牙坐在石墩上,琴平放在他腿上。这幅画虽然画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但弹琴者的坐姿显然是宋元时代的。

明朝出现了大量的携琴访友图和山林弹琴图,比如在文徵明的《蕉石鸣琴图》中,琴师杨季静盘膝而坐,将琴置于腿上。这样的演奏方式难以驾驭有技巧、有难度的琴曲。然而,这恰恰是古画中明代文人最常见的弹琴姿态,因为很多文人其实弹得不好,甚至不会弹琴。

至于清人的《弘历观荷抚琴图》——坐于琴桌前弹琴的弘历的姿势,显然已和现代人的弹琴姿势差不多了。
这五张图中,除了《调琴啜茗图》和《伯牙鼓琴图》,其余都是时人笔下的时代留影——宋人绘宋人,明人绘明人,清人绘清人。若将标准放宽松一点来看,《调琴啜茗图》和《伯牙鼓琴图》也可看作时代留影。
古画里真的藏了太多东西,其留存的时代痕迹,比文字更直观。
(大眼白菜摘自《北京青年报》2025年4月8日,视觉中国供图)
上一篇:
创意
下一篇:
你的身体比想象中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