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偶记
作者: 林逸格天阴微雨,图书馆里的人不多。我窝在靠窗的位置,没心思写作业,就随手抽出一本封面已经泛黄的旧书。书脊上的字迹有些模糊,我随手翻开一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熟悉的《赤壁赋》,读来依然澄明如月。苏东坡在赤壁之下泛舟夜游、饮酒高歌,我静静地看着,仿佛也随着他的船,漂进了千年前的明月清风里。
准备合上书时,我意外发现背面的一页竟然被密密麻麻的铅笔字覆盖了。我有点不悦,心想怎么会有人在图书馆的书上胡涂乱画,但仔细一看却忍不住笑出了声——这竟是一个小学生留下的批注。
他的字写得歪歪扭扭,语气却极认真。开头写着:
“我也想像苏东坡一样去夜游!于是我找了小李和小胡,我们拿了一大块泡沫板,偷偷溜到村口那条小溪边。”
他继续写道:
“那天晚上没有月亮,我们三个人谁都没有带手电筒,只能摸黑把泡沫板推下水。我第一个跳上去,结果没站稳,我的裤子全湿了。小李也差点踩空。小胡笑得停不下来。我们扑腾了半天也没能让泡沫板浮起来,像船一样带着我们顺流而下。最后,我们被小李他爸抓了个正着。每个人被罚抄课文十遍!”
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处处透露出“东坡精神”。虽然他们的夜游以失败告终,但那股异想天开的劲头却让人忍俊不禁。
这段文字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小学生因为读到苏东坡的一篇文章,就真的去夜游了。虽然方式幼稚,结局乌龙,却自有一种纯真而质朴的生命力。
小时候,我曾因看了电视剧《西游记》而暗下决心要去取经,顶着烈日走了几公里,只为找到一块像五行山一样的石头;也曾因为看了《徐霞客游记》,缠着爸爸妈妈非要去山里露营一次。那时的我,没想过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只是觉得好玩。但现在回过头看,那些日子比任何时候都鲜活。
今天,在图书馆与苏东坡和那位小学生偶遇后,我突然有个强烈的愿望:我想像苏东坡一样,重新捡起那些无用但好玩的事情。比如,画一幅只属于自己的插图,在月光下走走,听听风的声音,甚至哪怕只是发发呆。我想做一些事,不为成果,不为考试,只为心中的某种召唤。
也许哪一天,我也能像那位小学生一样,留下属于我自己的批注——不管字迹多潦草,表达多幼稚,只要是真诚的、自由的,就很好。
几天后,我又回到图书馆,想再看看那段批注,却发现那一页已经被人擦干净了。图书馆里的老师说,书上不能乱写。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心里却有点小小的遗憾。幸好,那夜的野游,已经藏在了我心里。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
小贴士: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一定要将防溺水安全知识牢记于心。文中小朋友的行为不可取哦!
1.不要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
2.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或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3.不要擅自与同学结伴外出游泳;
4.不要下溪、河、湖、圳、沟、水库、水坑、山围塘等危险水域游泳或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