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

作者: 平智炜

《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0
《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1
《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2
《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3
《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4
《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5
《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6

《小鞋子》是一部小众的伊朗儿童影片,然而,它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是伊朗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荣誉。此外,它还获得过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第23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等诸多奖项,影片名称也被直译为《天堂的孩子》。

影片十分简单,是关于两个孩子还有一双鞋子的故事。哥哥阿里在买菜的过程中丢失了让鞋匠帮妹妹修补好的小鞋子,因为家庭经济窘困,兄妹俩不敢将遗失鞋子的事告诉父母。为了隐瞒这件事,两个人决定每天轮换着穿哥哥的一双旧跑鞋上学。

为了能及时换鞋,兄妹俩飞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里,妹妹因为鞋子不合脚而差点弄丢了鞋子,哥哥则常常担心上课迟到。无意中,他们发现了小鞋子的去向,但那家人同样拮据的生活令他们无法开口讨回鞋子。阿里听说跑步比赛得到季军可以获得崭新的运动鞋,毅然报名。他拼了命地奔跑,最后得到了冠军,却倍感失落。而此刻,父亲已经为兄妹俩买来了新鞋子……

如果你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会觉得有些压抑,因为影片中的兄妹俩没有享受同龄孩子的快乐,而是背负了超越他们年龄的沉重负担;可如果你回归单纯的儿童视角,也许就会看到虽然厚重,但依然闪光的童真以及美好的人性。

影片中最让人难忘并且导演运用大量镜头来展现的,是兄妹俩在丢失鞋子后共穿一双鞋子飞奔在各自求学路上的画面。哥哥的鞋子妹妹穿着并不合脚,在一次急着跑回家与哥哥换鞋子的途中,妹妹不小心把一只鞋子掉进了沟渠。顺着小水流一路向前,妹妹紧追不放,跑过了一条又一条街巷,几次扑进水里,却还是错过。急哭了的她,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捞起湿漉漉的鞋子,赶到与哥哥约定的换鞋子的地点。

妹妹因为迟到被哥哥责备,而哥哥也因为耽误上课时间被校长批评。但即便如此,兄妹俩依然信守承诺,对父母隐瞒丢鞋子的事情。因为母亲生着病,房东催着租金,家里还有小弟弟,父亲的工作也不如意……两个孩子担负着为家庭分忧的责任,他们是早熟、懂事的,但也保留着最纯真的初心。

除了责任和担当,影片所呈现出的人性之善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当妹妹发现自己的小鞋子穿在另一个小女孩脚上后,理直气壮地带着哥哥上门去理论。在小巷深处,他们发现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盲人,于是什么都没做,而是目送那个小女孩扶着她的父亲走街串巷,去兜售面包。

兄妹俩去时斗志昂扬、正气凛然,此刻却沉默不语,两个人在彼此清澈如水的眼神流动之间,默默放弃了追讨的权利。这无声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心灵的震撼,人性的美好被发挥到极致,此刻的放弃是宽容,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善良绝非单方面的。当穿着妹妹鞋子的女孩捡到妹妹的笔后,没有私自占有,只是好奇地用自动笔写了两个字,然后就规规矩矩地将笔送还到妹妹手里。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不能私自占有,这是常识。影片所传递的人性之光是温暖的,共同拥有的向善之心,让她们收获了友谊。

家庭的窘境,让阿里和妹妹的童年时光变得短暂。生活无情地磨蚀了他们爱美爱玩的童心。他们的早熟也许很无奈,但内心根植的善良和责任,让他们能够直面苦难。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神父托付给父亲一大块冰糖,让他砸成小块在教会上用。妹妹在给父亲倒茶时,父母明确地告诉她,要拿自己家糖罐里的糖,不能辜负信任,绝不容许妹妹取半点不属于自己的糖渣。

诚实与守信,在这个贫穷的家庭里被传递、放大,这是多么高尚的教育!没有人因为贫穷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凭借自身的力量试图改变。在他们多舛的命运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真、善、美。

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哥哥阿里参加长跑比赛的情节。当哥哥看到运动会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在报名已截止的情况下,他一再请求体育老师让他参赛。因为真诚以及良好的测试成绩,他如愿以偿。他向妹妹承诺,一定跑第三名!

长跑那天,在其他装备齐全的孩子面前,阿里显得单薄而无力。但为了实现对妹妹许下的诺言,他拼尽全力奔向终点,接近终点时,猛然发现自己已把对手远远抛在后面。一心要获得第三名,为妹妹赢取一双鞋子的他,停下脚步等待对手,而当对手超越他时,他又拼尽全力向前。这样一份要得到季军的执念,深深地令人敬佩。

最终,阿里在拼命冲刺时戏剧性地夺得了第一名。荣誉突如其来,面对记者的镜头,他盈盈的泪光中充满的却是无尽的自责和愧疚。当妹妹知道哥哥没有得到运动鞋时,难掩失望却又不忍责怪。阿里将长跑中磨破的脚丫泡进冰凉的池水里,水中的鱼儿向他游来,温柔地亲吻他的脚丫,这也许是上天对他的慰藉和祝福。

影片的结局十分温暖:哥哥和妹妹的失望只是暂时的,因为父亲已经买好了兄妹俩的鞋子往家里赶。而哥哥用全部努力摘取的冠军头衔,就算他万般不情愿,也一定会成为生活给予他的美好馈赠。

在屏幕前,我们没有看到兄妹俩得到鞋子的兴奋、释然与满足,但这个温馨的结局已毫无悬念。当画面渐渐淡出,留在我们心底的是两个孩子的坚韧、执着、宽容和善良,是他们为了一双鞋子而付出的全部努力,是他们永不放弃的梦想。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影片中那双历经曲折的小鞋子,想起大街上那家被大家无数次深情注视过的鞋店——盲人父亲进店打听鞋子尺码时,隔着橱窗打量鞋子的是阿里父亲的脸;阿里也曾来到鞋店,默默地看着鞋子,从左到右;妹妹在鞋子丢失后,也曾用渴望的眼神紧紧盯着躺在橱窗里的鞋子……

我想,在导演的镜头里,“橱窗里的鞋子”代表着一个梦想,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人们依然殷切地憧憬着美好。这样的梦想即使遥远,也如同一缕暖心的阳光,而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是天堂。

《小鞋子》平静而自然地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对阿里和妹妹这对在窘迫境况下生存的兄妹,影片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影片并非为了展示贫瘠的苦难,而是为了让观众看到简单朴实生活中的人性光辉。

阿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闪烁着倔强的光芒和不懈的激情,传递出的是热爱生活的坚韧力量以及对梦想的执着。此刻,我才明白“the children of heaven”的涵义,正是那些来自天堂的孩子,用自己纯粹的心温暖着彼此,让所有的苦难都黯然失色。

我不禁想到,回归教育的本质。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唤醒他们心灵的那些东西。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我想,在这一点上,《小鞋子》给了我们满满的正能量:面对并不如意的人生,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我们所追求的更好的教育,就应当是让孩子直面自己的人生,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应当是让孩子们始终拥有梦想和追求并为之努力的教育。

这样的孩子,才是来自天堂的孩子。

(鬼鱼摘自《上海教育》,视觉中国供图)

上一篇: 地球这颗星星
下一篇: 摘抄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