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非平庸

作者: 沈佳瑶

“普通”非平庸0

“你打算去哪里读研究生?”这是第一天认识朋友小A时,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而那天是我们大学入学的第一天。我被这个问题唬住了。彼时的我,还在回味暑假的余味,连要不要读研究生都没思考过呢。很快两年过去了,在经历了微积分弃修、转专业失败、本专业保研无望等一系列波折后,小A说,她已经相信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其实,像她这样患上“普通焦虑症”的人并不少。

创立于2021年3月的“普通学”豆瓣小组,已经聚集了7.3万名组员。他们或是从金字塔塔尖退出竞争的“后知后觉者”,或是一直都不出挑的“小透明”,或是升学受挫的“学生党”,或是职场失意的“打工人”。大家都将诗人穆旦的“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生活”这句诗奉为“组歌”,并向着同一目标前进:接纳自我,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普通学”小组内的一条热帖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想着怎么做才能成功,从没想过怎么做才能过好人生。我想,进入伊甸园的这把钥匙就是‘过好人生’。”

“普通”的定义

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归根到底是一种心态的转变。

“普通学”小组内常常挂着关于《平凡之路》的一条热评:“人生有3个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确实,当他们迈出“接纳自己的普通”这一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放下了对绝对优秀、绝对完美的成功人设的执拗了。

那么,“普通”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在“普通学”小组里,一位名叫“圆宇宙”的组员将“普通学”总结成9课。第1课:不抱怨环境。第2课:不要求别人。第3课:不攀比,不在乎别人的口舌和眼光。第4课:不焦虑,不要求自己领先。第5课:行为不盲从,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第6课:接受自己犯错是正常的,不讨厌自己。第7课:接受有时无力改变现状的现实,但尽量做好自己。第8课:过好普通的每一天,成为合格的普通人。第9课:能安慰焦虑的朋友,放松心态,大不了就拥抱普通人的世界。

显然,组员们很清楚:普通就是没有看一眼就融会贯通一本书的天赋,也没有一天只睡3个小时仍精力充沛的毅力,但是我们普通人依然内心充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创造一切的可能。

“普通学”小组的组员们要传达的,不仅有对普通的释怀,还有让大家重新走向以自我为中心来定位人生的鼓励。优秀的定义有很多,退一级台阶思考,也许就能发现许多自己的闪光点。

100个优点

在“普通学”小组中的“自洽之旅”板块里,流行着一个“100个优点”的发帖活动。发帖人要求跟帖的每个人都列举出自己身上的100个优点,然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看!我其实也很不错嘛。”在数百条帖子的互动中,大家似乎都找回了自信。即便最开始罗列时会无从下笔,但是硬着头皮写着写着,就找到了感觉。“懂得欣赏古典音乐”,“会写一点书法”,哪怕是“头发很多”“不说脏话”,都是组员们建立起自我信念感的基础。

在小组中一篇“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光”的帖子下,我看到了许多组员的跟帖:有人因为今天吃到一个超大的菠萝十分满足;有人和同学讨论物理问题,因为被知识填满了脑袋而产生一种充实的自豪感;有人分享“自己随便种的白晶菊居然发芽了”……帖子的最下面有句话,让人读来眼前一热:“你很好,要更爱自己!”

组员“峥琮”分享了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小改变。比如,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小区里见过多次的小狗的主人询问:“我可以摸摸它吗?”在得到同意后,他如愿以偿。他还分享了一次自己控制情绪的过程。某次点外卖被严重超时后,他尝试表达自己合理的诉求,但不附带情绪。他在帖子中写道:“我感受到愤怒让我的身体紧张成一团,大脑里有各种喋喋不休的念头在呐喊,但我最终让这些愤怒情绪只停留在了体内。原来改变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普通学”小组内不少普通人都惊喜地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平庸,生活其实很美好,他们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普通人。

普通且自信

普通不等于“躺平”,这是“普通学”小组最想要阐明的概念。

虽然大家嘴上喊着自己普普通通,一事无成,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把普通当作放任自己平庸的借口,反而在找准了正确的定位后,以更轻松的心态和更好的状态重新出发。

一位名为“木生”的组员在小组内发起了“普通人的盖楼游戏”,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在帖子里,他事无巨细地列出了自己要做到的一些改变,例如改变熬夜的坏习惯,每日坚持步行至少一万步,重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他还鼓励大家在评论区“打卡”自己的运动习惯或是有成就感的普通日常,以相互激励,共同成长。

在“普通学”小组内,我还看到了一篇特别经典的帖子,热度一直保持在“自洽之旅”板块的高位。帖子的主人分享了自己发现并接纳普通的过程:尽管看到自己有很多劣势,她也相信“努力的人总会有光明的未来”。即便她一直做着与心理预期有差距的工作,但这并不是普通人就能随波逐流、不明不白地度过此生的理由。这位组员自学心理学,重新考雅思,迈向了更多未知的领域。

真好!我们就是这样普通的人,但再资质平平的人也会有闪光点。

(聂勇摘自《大学生》2024年第2期,与鱼图)

上一篇: 猴面包树在秘密生长
下一篇: 智齿生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