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可以等人的
作者: 陶瓷兔子爱丽丝“如果2023年只能推荐一本书,你会推荐哪一本?”我跟朋友聊起这个问题,有点儿意外地得到一个答案——《活出生命的意义》。
意外并不是对这本书本身,而是想起几年前,她提起这本书时的不屑:“不就是老掉牙的、打着心理学旗号的大碗鸡汤嘛,生命哪有那么重大的意义,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罢了。”这才不过两三年,就如她自嘲的那样“真香、打脸”。
但我并没有嘲笑她的资格。在许多次看完一本让我醍醐灌顶的书,想上网去记录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几年之前就给那本书打了三颗星,理由是“太深奥、太晦涩、太枯燥”。
我已学会不再信任自己曾经的眼光和品位,只是每每这个时候都觉得很温暖,那些曾经因为“不是时候”而被误判的书就像一位又一位宽厚的长者,被人低估也不辩解,被人轻弃也不转身,只是那样淡定地屹立在人生之路上,等待着下一次、下下一次、下下下一次被想起、被翻开、被理解,没有一句责怪或抱怨,沉默地等待着,等待着可以彼此懂得、可以并肩前行的那一天。
我也几乎很难想到还有哪种媒介会如同书籍一般有耐心。不被热点裹挟就被热点抛弃,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媒介的宿命。
很庆幸书籍不是——至少还有书籍不是。无论在哪个年龄,无论经历了什么,无论是怎样难以言表的心情,我们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它们穿越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而来,无论有着怎样耀眼的光环,都只愿意在人的生命里做个沉默的陪伴者。
一想到还有很多很棒的书等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我就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杨子江摘自微信公众号“陶瓷兔子爱丽丝”,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