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是孙悟空

作者: 桂花童

我不再是孙悟空0

直到选定沙和尚作为我笔下的主人公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离当年心中的那个无所不能的孙悟空越来越远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荧幕形象就是孙悟空。那时智能手机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电视是最具吸引力的电子产品。每年寒暑假,我做完作业后,都会赖在沙发上,看很长时间的电视。

那时最常播放的电视剧是1986版的《西游记》,经常有好几个电视台同时播放。一个频道看得无聊了,我就切换到另一个频道,自在极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孙悟空腾云驾雾时的画面。随着“妖怪,哪里跑”这个洪亮的声音响起,一阵烟雾直冲云霄。在一曲《云宫迅音》渲染的热闹、欢快的气氛中,本领无限的孙大圣再次开启降妖除魔之旅。

好酷,好神气!每当这个时候,我仿佛也跟着猴哥翻起了筋斗云,内心充满了兴奋。

“你真像孙悟空!”这是大人们对机灵孩子的一种夸赞。我从小鬼点子多,经常带着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小区里有个小花园,我将它命名为“花果山”,组织大家摘蘑菇、捡松果,然后收集起来作为游戏的奖品。遇上面目狰狞的“甲壳妖孽”,我会第一个冲上去,用钳子火速夹住它们,再给大家讲“降伏之道”。久而久之,小伙伴们都愿意听从我的号令,还送我“小悟空”的绰号。

此中得意,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了初中,我身上的那股“猴劲儿”转移到了学习上,学习效率很高。老师讲的知识点我能很快听懂,有时还能举一反三,抛出一些问题难住老师;课后我也混得风生水起,经常帮同学讲解难题。余下的时间我也没闲着,读了不少课外书,其中《西游记》是我的最爱。看到孙悟空被菩提祖师敲了三下脑袋后顿悟,半夜三更前去请教他的“弦外之意”后,我更加坚信自己和猴哥在学习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初中毕业后,我带着心中那份强烈的自我肯定,升入市里最好的高中。起初,我以为自己仍然能做考场上的常胜将军,却没想到第一个学期就连吃败仗,成绩惨不忍睹,之前的美梦全然破碎。实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初中时是学校的前几名,有人还稳居年级第一。数学课上,不管老师出的题目有多难,总有高手能很快报出正确答案,徒留我盯着空白的草稿纸发愣。

巨大的落差感几乎吞噬了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机灵”,早已随风而逝。变得平平无奇的我,再也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小悟空”了。我试图用旧时的方法重回巅峰,但那些让人绞尽脑汁的题目,在数量和难度上都与日俱增,我只能永远停留在得出正确答案的前一步。

“原来我只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算不上天赋异禀。”在第N次成为数学综合题的手下败将后,我终于看清了现实,开始重建对孙悟空的认知:他是活脱脱的“天选之子”,有主角光环加持,早就脱离了现实世界,普通人拿他做榜样简直错得离谱,勤能补拙才是正道。

一天,语文老师讲完《西游记》中的一个篇章,要求大家说出最值得自己学习的角色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默默付出的沙和尚。他勤劳稳重、冷静平和、脚踏实地,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挑担子、化缘、打水……我在网上寻找那些能够佐证沙僧优秀品质的评论,读到网友对他的花式赞美时,心中的认同感似乎又多了几分。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随着这份认同感的增强,一种莫名的怅然若失也随之而来。

当我的目光掠过一篇文章时,竟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只凭机灵,美猴王难成斗战胜佛》这个标题,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我的痛点。不得不承认,如果连大圣那与生俱来的非凡灵气都无法助他顺利抵达西天,又有什么更为强大的法宝能护佑他前行呢?

其实,所谓的“法宝”就是百折不挠的意志。“机灵不是万能钥匙,真正让孙悟空历经那么多挫折后还能继续前进的,是他身上那股永不言输、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方法的拼搏精神。”读到这儿,盘踞在我心头多时的愁云惨雾,一下子散去了。

原来,我一直都在片面地看待孙悟空:只看到了他那浮于表面的意气风发,而忽视了他曾受过的挫折和因此生发的成长。如果连孙悟空的形象都没有全面认清,又何谈像与不像?我突然觉得自己跳出了思维陷阱,看到了前行路上的曙光。

我飞快地翻开作文本,将喷涌而出的感悟通通记录下来。语文老师在评语中肯定了我所表达的观点,还要求我在课堂上朗读这篇作文,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站在讲台上,我平视前方,感觉自己响亮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一股久违的热流又重新涌进我的血管。

后来,在一道道难题面前,我不再自怨自艾,而把过去的机灵劲儿用在快速识别题型、做好分类等环节上,通过踏实的努力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调用。一个学期下来,我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如果你问我,现在是否还觉得自己还像孙悟空,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但在我的心中,他的形象与之前的已大不相同。少年时期,一些人或许会因为某些天赋,看到自己和孙悟空相像的那一面。随着不断成长,人生将会迎来许多全新的挑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那些灵气终会渐渐消失。希望我们都能勇敢地去做那个百折不挠的孙悟空,将自己的闪光点发扬光大,持续照亮自己的人生。

破而后立,愿一路降妖除魔的孙大圣永远与你我同在。

(遇之摘自《中学生百科·悦青春》2024年第7—8期合刊,视觉中国供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