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鲸落”,生命的礼赞

作者: 宋旸

植物的“鲸落”,生命的礼赞0

在2024年4月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有一本青少年科普图文书备受瞩目,获得了2024“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非虚构类特别提名奖”,它就是《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以下简称《一木倒,万物生》)。这本只有40页的小书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从3355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呢?

植物界的“鲸落”

鲸鱼在海洋中死亡并沉入海底的过程被称为“鲸落”。鲸鱼庞大的尸体落在海床上,可以供养一个以分解者为主的生态系统长达百年之久。由于“鲸落”为深海生命提供了重要栖息地,人们形象地将其比作生命的绿洲,由此也产生了“一鲸落而万物生”的说法。其实,在植物界也有类似的现象,它的名称虽不如“鲸落”浪漫,但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意义同样重大,这就是“倒木”。

“倒木”,顾名思义,就是倒下的、死去的树木。在森林中,形成倒木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一场风暴或一道闪电,也可能是虫蛀或病害。倒下的树木静静地卧在地上,生命的陨落并非终点: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林中的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提供理想的生境,以另一种形式,成为森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木倒,万物生》,原文书名为《倒木》(Caduto),描述的正是倒木历经四季、缓缓降解的过程,以及围绕它所形成的、生机勃勃的微型森林生态系统。作品的主创来自意大利一个小小的图书工作室Cocai,主要成员有平面设计师、自然科学插画家瓦伦蒂纳·戈塔迪,自然科学研究者达尼奥·米塞罗基和马切·米克诺。这个小团队热衷于探索自然界鲜为人知的角落,用简洁的语言和富有艺术感的画面,从细微之处展现大自然的生命力量。

这一次,他们将目光聚焦于一棵倒下的死树,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描绘。它就像大自然的舞台,不同类型的生物陆续登场,在倒木的不同部位安居、觅食、躲避天敌,既有默契的合作共生,也有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存大戏。

一木倒,万物生

倒木为绿荫蔽日的森林开了天窗,如同一座天然、好客的建筑物。昆虫、苔藓和地衣、真菌和软体动物、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森林野花、大型动物……森林居民在书中轮番登场,演绎着它们与倒木之间的故事。

研究显示,森林中八成以上的树木幼苗,是从倒木上繁育出来的。栖息在倒木上的真菌和细菌会将枝干和凋落物分解为腐殖质,为新生植物提供珍贵的营养。昆虫在树干上打洞产卵,它们的幼虫啃食逐渐变得松软的树干,并挖掘出精美的虫道。软体动物在树桩的缝隙里找到藏身之处,附近的苔藓和地衣是它们的美食。枯树空洞的树干是松貂等小型动物最理想的冬季小窝,也是野鼠、松鸦等动物囤积粮食的“仓库”。小小的倒木居民引来了鼩鼱、狐狸,甚至猞猁、棕熊等捕食者也前来觅食,它们在倒木上下和周围挖掘、翻找,往往能收获一顿饕餮盛宴。它们的幼崽则将这里当作安全的游乐场,躲藏、攀爬,乐此不疲。然而对于大型草食动物而言,倒木则可能成为它们逃生路上的绊脚石。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们可能很难想象,看似无用的倒木其实并非垃圾,围绕它们形成的微型世界竟是如此鲜活、热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倒木同样如此。正因为热闹的倒木“社区”在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和延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倒木又被称为“保姆木”(nurse log)。

植物的“鲸落”,生命的礼赞1

森林为我,我为森林

描述完“倒木社区”的欣欣向荣,《一木倒,万物生》的最后两个篇章回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及人与自然的边界。

人类应该在自然森林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正如作者所说,“只留下小径上的足迹。只有不尊重森林的人才会留下塑料、玻璃和其他人工材料”。不在自然界留下人工垃圾,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不过,这仍不够。

回想我们在城市中常逛的公园、植物园,它们被规划得宜、整洁清爽,工作人员精心养护花木和草坪,倒伏的树木、凋落物往往会被及时清理,工作人员还会定期使用杀虫剂,杀灭有害昆虫。为了保证园区环境的整洁、卫生和安全,这么做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作者指出,如果我们稍稍改变行为习惯,把更多的空间让渡给自然的力量,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乐趣:大自然的一切都不会浪费,一切都会进入循环,物尽其用;新的平衡将慢慢产生,更加生机勃勃的景观或许会在不久之后出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就保留了“倒木”景观。一棵毁于台风的倒木边的立牌上写着:“倒木一样为林下植物及幼苗等提供生境,贮存养分和水分、固氮,阻挡水土流失,保护林地生产力,是森林重要的碳库和养分库,因而被誉为森林的另一种姿态,对于河流、溪谷乃至地球表面形态都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当树的生命走到尽头,它们的叶子会逐渐脱落,枝干会枯萎,躯干终将腐烂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生命彻底终结。在未来的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里,倒伏在地的树木将以另一种方式反哺自然,重获新生。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也因这样的生命循环而受益。当我们在林间遇见倒木时,不要再将它们视为废物或垃圾,不妨做一个礼貌的“社区访客”,静静欣赏它们躯干上的苔藓和蘑菇,以及它们四周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昆虫吧!

(夏清摘自《中华读书报》2024年7月31日)

上一篇: 狐狸父母突然翻脸的时候
下一篇: 言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