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女孩儿的“无痕生活”

作者: 御晴儿

环保女孩儿的“无痕生活”0
环保女孩儿的“无痕生活”1
环保女孩儿的“无痕生活”2
环保女孩儿的“无痕生活”3

“大家好,我是‘壹个袋子’,今天又来分享我的环保日常啦,不用买新衣服也可以做辣妹……”爽朗的声音,甜甜的笑容,一下子拉近了视频中的女孩儿和网友的距离。

女孩儿叫苏一格,年仅24岁的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环保博主。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在视频中分享自己的可持续极简生活。植物奶、清洁剂、洗衣粉等,她都能轻松手工制作,就连废旧的皮包她也能将其变成复古款的收纳桌。她和她的“无痕生活”理念迅速走红网络。

苏一格出生于山东一户普通人家,父母生活都十分节约,用过的酱菜瓶子、点心盒子都会被再次利用,装上豆子或收纳一些小物件。在苏一格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来不及做饭时就会带上自家的小锅去食堂点餐,再带回家,从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耳濡目染下,苏一格也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不浪费,也从不买包装过于夸张的东西。高中时,她远赴国外留学,开始接触垃圾分类。有一天,她无意中看了纪录片《塑料王国》。画面中,小孩子一会儿拿着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医疗器械玩,一会儿嗅一嗅燃烧的塑料袋,然后飞快地进行分拣。看到这些,苏一格心里非常难受,她不禁问自己:纪录片里的这些垃圾会不会有一片来自正在留学的我?也许我现在扔掉一包饼干的包装袋,将来就会有一个女孩在垃圾堆里透支着年轻的生命分拣它;也许一片塑料布就能毁掉一只海洋动物,也许……她不敢再想下去。

努力平复情绪后,苏一格打出“垃圾”“环保”等关键词,开始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原来,垃圾分类并非环保生活的最优选择,而是兜底选项。她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为了进一步获取信息,她加入了当地的环保社群。当看到群里的“大神”们一年仅仅产生一罐子垃圾时,她不由得佩服起来。

那段时间,苏一格学到一个新名词——“零浪费生活”,意思是要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生活垃圾。于是,她试着去环保超市购买裸包装的物品,拎着自己的小桶去灌洗发水和洗衣液。虽然和“大神”们相比还差得远,但看到自己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少,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零浪费生活”让苏一格越来越烦恼。有一次她去图书馆查资料,恰好碰到关系要好的朋友,对方还贴心地带了一杯热咖啡给她。看着这杯爱心满满的咖啡,她犹豫了:“如果我喝下这杯咖啡,就没法完成这个月‘零浪费生活’的任务了;可若是不喝,又辜负了朋友的好意。”思考再三,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接下了这杯“烫手”的咖啡。

其实,这样的尴尬事儿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这也引发了苏一格的进一步思考:环保和正常社交生活一定矛盾吗?垃圾少就一定代表环保吗?有一次,她的行李箱轮子坏了,她想:若仅仅为了避免网购新轮子产生包装垃圾,将行李箱送去废品回收站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可购买一个新轮子,就能让行李箱再次利用起来,这难道不是更好的办法吗?思来想去,她认为“零浪费生活”的理念过于极端,最重要的是,她很清楚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给她带来快乐。

苏一格喜欢的环保生活是轻松、自然、愉悦、健康的,而不是被观念框住的人生。于是,她参照“无痕山林”的理念,提出了“无痕生活”:尽量不留痕迹地生活,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做一个地球资源的使用者,而不是一个掠夺者。

2020年4月,苏一格在B站(哔哩哔哩网站)注册了账号“壹个袋子”。她解释,这个账号不仅前两个字是“一格”的谐音,而且时刻在提醒她,要从环保袋这个家用小物开始,探索出更多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说教式内容不同,她的视频特别有意思,不仅有将二手衣服改造成时装的记录,还有一些自制日常小物的教程。

起初,苏一格还有点儿紧张,害怕自己会被骂“太装”。然而,评论区和私信的反馈非常友好,甚至有网友鼓励她多拓展些交流渠道。紧接着,她又在豆瓣网上创建了“无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的话题,方便粉丝交流。

虽然塑料保鲜膜是日常所需品,但是难以降解,对环境非常不友好。为此,苏一格想制作一款环保型保鲜膜分享给粉丝们。她专门在网上查找了资料,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制作了蜂蜡保鲜膜。随后,她将制作步骤拍成视频分享给大家:首先将蜂蜡、松香和荷荷巴油融化并搅拌,随后倒在棉麻等天然材质的布料上,然后在烤箱中高温烘焙定型。这种保鲜膜用完后埋进土里,完全可以自然降解。

苏一格家里的用具几乎都是竹子、不锈钢和玻璃等环保材料制成的;用晾干的丝瓜瓤代替损耗很大的百洁布,用从路边捡回来的无患子代替洗衣粉;除了内衣和泳衣,大多数衣服来自二手交易平台;平时买奶茶她也会带着自己的玻璃杯——这种低碳行为受到很多店家的鼓励。

践行“无痕生活”,不仅给苏一格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还让她告别了“买买买”的消费习惯,钱包也越来越鼓了。有一天,看着家里已经落灰的口红和眼影盘,她不禁陷入沉思:“这些东西到底是商家想让我买的,还是我真正需要的?”很明显,答案不是后者。于是,她开始奉行“物尽其用”的原则。无论是粉饼还是眼影,她用完了才换新的,如果实在不喜欢,也会拿到论坛与别人交换其他东西。她在心里,已经默默地将“消费”和“消遣”区分开了。

苏一格还通过“无痕生活”与脚下的土地、可爱的人们产生了更多联结。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将自己和朋友的闲置物品分类,清理干净后用大纸箱子装好放在家门口,供需要的人随意拿取。闲置衣服大部分被送到福利院,不适合送人的也会被做成抹布。吃饭产生的食物残渣,除了被放进专门的回收桶里,还被用来堆肥,把其中的营养成分还给土壤,堆肥的土再用来种菜养花,这何尝不是与自然的温和对话呢?

在苏一格的带动下,许多人开始和她一起参与可持续线下活动、逛二手集市,向“无痕生活”迈进,还有粉丝给她发私信:“在美术课堂上制作了环保小物,学生很喜欢。”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观看自己分享的视频加入环保队伍,她比谁都开心。

然而,也有人提出过质疑:“你不也在用一次性塑料盘吗?”“你不也扔了那条牛仔裤吗?”事实上,那个一次性塑料盘苏一格已经反复使用了一年多,牛仔裤也穿了8年,标牌都被磨成透明的了。起初,她还会因为别人的误解而伤心,如今早已释然:“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持下去就好,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苏一格已经将分享“无痕生活”当作事业,除了分享视频,她每周还积极参加5~6场线下的相关理念活动。2022年6月,她从高楼大厦搬到了一座小院子里,准备种上一些蔬菜,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做环保不是当“苦行僧”,也不是追求“高大上”,而是在生活中努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愉悦地享受整个过程。正如苏一格所言:“‘无痕生活’拉近了我跟大自然的距离,未来我会继续践行并宣传,希望把这份快乐和愉悦带给更多的人。”

(郭旺启摘自《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2022年第11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