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学渣”的春天
作者: 刘小念我并不是很喜欢“学渣”这个词。成绩不好,不代表这个人就是“学渣”。比起成绩不好,早早用“学渣”这个词扼杀一个人的求知欲才是最可怕的。
一个孩子的成绩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智商、学习习惯等,但只要是学生,真的很少有不拿成绩当回事的。可是,总有人的成绩排名在中下游,总有人注定不能继续升学。应试教育下,成绩差对孩子自信心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至少在我的班上,对于成绩不及格的孩子,我会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补课。虽然我知道无论怎么补,他们成为学霸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是,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就是我补课的意义。
1
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他语文可以考到优秀,但对数学一窍不通,几乎次次交白卷。
我就每学期给他定个小目标,一个学期弄懂一种类型的题,并且让他自己来选。有了这样的小目标,他特别努力,每个学期就专攻一种类型的题,不会就问。整个初中,他从来没有午休过,不是在向数学老师请教问题,就是在做同种类型的题。
中考结束,他数学考了79分。在别人看来,这个分数简直低到不值一提。可是,成绩一出来,这个孩子冲到学校,抱着我又跳又叫,又冲到数学组,给数学老师深深鞠了一躬。
后来他进了职校,现在在做汽修师。每隔3个月,他就会在校门口等我,见到我,二话不说就拿走我的车钥匙,帮我检查我的车有没有问题,拦也拦不住。
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特别兴奋地说,今天他干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帮一个顾客把他跑了好几家都没修好的车给修好了。
我替他开心,鼓励他好好干,行行出状元。结果,他跟我说:“老师,我很努力的,每天除了睡觉,不是在修车就是在琢磨车。这个习惯其实是从初中学数学的经历中养成的,只要认真做一件事,把心用在一个地方,就一定能成事。”
这样的教育反馈,是对一个老师最大的肯定和鼓励。那一刻,我热泪盈眶,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
我还教过一个女孩小叶,她每门功课的成绩都在及格线挣扎。
可是,我慢慢发现,这个孩子在班里人缘特别好。无论是在做课间操还是在课间休息时,男生女生都特别喜欢向她靠拢。幽默、义气、大方,是这个孩子的优点。
她是全班的开心果。不忌妒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对于那些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的同学,她还会用各种原创金句接连不断地鼓励他们——“把我的成绩单拿给你找找自信”“有姐在,垫底还轮不到你呢”……
可是,她爸妈不止一次跟我说:“幽默能当饭吃吗?”
事实上,幽默还真可以。一个孩子乐观向上,这不就是本事吗?所以,每到期末复习特别累时,我就让小叶给大家讲讲笑话。她为我们班创造了很多快乐。她就是个“治愈系”的孩子。
初中毕业后,小叶也去了职高,后来中途退学,自学做整理师,一边拍短视频,一边在网上推广自己的工作室,生意非常好。重要的是,她一直那么快乐,还给别人带来了很多快乐。
在我看来,这就是成功。所以,你要问我,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看见。”看见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与不足,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与被理解。爱和理解,是教育的起点,是基础,是义务教育的义务。
要知道,一个成绩好的孩子,他在学校的境遇是相对顺利的。可是,成绩差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回到家,他们面对的是父母的唠叨与失望;在学校,与他人竞争的挫败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事实。我理解家长的焦虑,但我更理解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的不容易。
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一无是处吗?他们的人生就不值得过了吗?
不止一个学生曾问我:“老师,你每天给我辅导功课有啥意义?我就算再努力,也考不上高中。”我的回答是:“今天你在学校里弄懂一道你认为根本不可能弄懂的题,考了你认为根本不可能考得到的高分,未来的人生里,面对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你就不会那么怕。”
是的,我不是要他们逆袭,成为考试中的黑马,我只是让他们习得一份专注力,一份小范围突破自己的成就感。他们可以不继续升学,但少年的自信心应该有。未来,当他们步入社会,可以沿袭在学校里因为努力而带来的甜头,做一个一生都在努力的人。
这就是努力学习的意义。
3
上一届毕业生里,有一个成绩很不好的女生。她学习非常努力,从来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周末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有时题不会做,她甚至拿头往桌子上撞。每次考试,她一定会请假上厕所,其实根本不是生理需求,而是紧张带来的强迫反应。
有一次,考试结束,她来办公室跟我告状:“老师,班里的×××说我的坏话,骂我‘脑残’,还说我长得像怪物。”我找到×××,结果人家特别委屈,说自己几乎没跟这个女生讲过话,根本不可能说她的坏话。后来,这个女生又找过我几次,都是说同学在背后议论她,说她的坏话。我这才意识到,她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了幻听、幻觉的症状。
我一方面把这些状况反映给她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带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另一方面,打那天之后,每次成绩出来,我都会帮她分析试卷,寻找她进步的地方。
长跑是她的强项,跑1000米她可以甩班里的其他女生一圈。每次上体育课时,我都会去帮她录视频,为她鼓掌。
有一次,她问我:“老师,跑得快有什么用?”我说:“当然有用。说明你身体素质好,在学校或许靠的是成绩,但未来进入社会,身体素质好,你就打败了一大半的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会跑到最后,笑到最后的。”再后来,每个星期六上午,我都会约她出来跑步一小时。
运动是最好的药。她的幻听、幻觉没有继续发展,而且她开始重新评估自己:虽然成绩不好,但每次考试还是能够清楚地分析出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在哪里。
后来,我还陪她参加了一次同城5000米迷你马拉松。那天她跑“嗨”了,在终点看到姗姗来迟的我,拉着我的手,又跑了好远。她跟我说:“老师,我想通了,就算成绩不好也没什么,将来我一定可以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到世界各地去跑马拉松,这是我的梦想。”
孩子,我为你自豪。一个人,在14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所以,老师这个职业,我越做越胆小。胆小是因为敬畏,我很清楚,我眼皮子底下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就是未来社会的雏形。成长的过程美好,结局才会美丽。学霸凤毛麟角,成绩平平的孩子才是大多数。而这普通的大多数,才是未来社会的普遍面貌。所以,少年阳光,这个社会才阳光;少年向上,这个社会才有希望。
(李金锋摘自微信公众号“写故事的刘小念”,勾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