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遇见动物
作者: 竹子“动物的生活在臆想之外,它像呼吸一样真实,像孩子的语言一样意义重大。”在《遇见动物的时刻》一书的扉页上,克雷格·查尔兹这样写道。
一本书看完,好奇心冲破头顶,我已经幻想着自己在山林间痛快地走一走,如他形容的,捧一抔泥土,尝尝它的味道,再从溪流或是基岩水洞的清澈潭渊喝口水,还想着要遇到几只小鸟也好啊,热情地跟它们打个招呼。
克雷格·查尔兹是美国的博物学家、探险家、沙漠生态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喜欢寻求刺激的家庭,从小就喜欢探险,只身深入丛林,用眼神、气息、动作和野生动物进行无声的交流。
《遇见动物的时刻》里记载了查尔兹和30多种动物偶遇的过程,每个动物的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篇章。你不需要一口气把它读完,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把这本书拿起来,今天读一篇《熊》,明天读一篇《大蓝鹭》,后天是《大青鲨》,大后天再读一篇《红斑蟾蜍》。他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野生动物的世界,言语两三行,却总能轻而易举地把你从城市迅速带入荒野与森林。
随便把书拿起来读几段,你就会发现查尔兹是一个胆子大破了天的人。在美洲狮的章节里,他讲述了自己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地标黑台地下山时路遇美洲狮的故事。他这样描述:
一阵风向我袭来,弄乱了我的刘海。有股浓烈的气味,像千百万个单词同时涌出……猫科动物大都带有欺骗性,有时候看起来是要转向另一方,它们却突然腾跃起来……大多数猫科动物的一生都是完全孤独的……我挺起胸,耸起肩膀,眼睛张得老大,很多眼白都露出来了……我十指触地,即便这样也有声音。
他在描述每一次和动物的对视时,我都仿佛跟着他一起进入了动物的视野,好像我也回归了动物的本性。
我最喜欢的还有他和响尾蛇的故事。他写道:
拂晓的最后一个小时,我从沙漠中一场长长的睡梦中醒来,从睡袋里爬出……我站起身,光脚踩在细如食盐的沙子上。还没走3步,我便停在一片新鲜的印迹前,那是角响尾蛇留下的。我随着印迹看身后的行李,发觉熟睡时一条响尾蛇从我脑袋旁边爬过。它留下一片优雅而富有韵律的印迹,像是手写的什么东西。沙漠非常柔软,甚至显露出蛇腹上每一片光滑而宽阔的鳞片。我跨过印迹,避免将它擦掉。随后又遇到第二条角响尾蛇的印迹,然后是旁边的第三条,接着第四条和第五条交叉起来。
如果你问我,这世界上我最羡慕谁,我会真诚地告诉你,查尔兹。我羡慕博物学家、爬虫学家、植物学家,羡慕终生致力于研究和保护某种鲸鱼的动物学家,也羡慕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和导演。我经常从他们身上看到纯粹的快乐。
在阅读《遇见动物的时刻》时,我时常有这种感觉,这世界是张渔网,而我们大多数人就生长在渔网内,待久了,甚至不知道这渔网之外的海洋到底有多大。在本书的最后一段,查尔兹这样写道:
我记起自己曾许多次坐在餐桌前吃饭,却从没有想到过大地上游走的生物,布满地盘网的森林和鸟鸣。我记起自己完全沉浸在文字和数字的世界里,有那么多需要做的工作。在这里向下俯瞰,想象着自己全部的生活,应该很简单。然而,我转向另外一边,看着森林和山峦慢慢变黑,想象着富有生命的一切。
我也想转向另一边,我透过渔网往外看,可我怕,怕明天一来,我就假装忘了。
(木木摘自微信公众号“你好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