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初体验
作者: 千禾人的一生是由千千万万个“第一次”组成的:第一次牙牙学语,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怦然心动……
在众多“第一次”中,中学时期经历的“第一次”尤为重要,这段时期对人的一生起关键导向作用。有些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中学生来说却是人生大事,会给其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轨迹。
《跃动青春》是部校园番剧,由漫画《跳跃和乐福鞋》改编而来。
跌跌撞撞的“第一次”
《跃动青春》的主角岩仓美津未,是一个很普通的高一女生,没有抢眼的外表,没有过人的一技之长,也没有非同凡响的人生抱负。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学习好——以排名第一的中考成绩考入东京某高中。
对学业外的一切,美津未都表现得谨小慎微。比如,面对社团纳新,她反复衡量,生怕牵涉过多精力而耽误学习,再三考虑后,还是随大流加入了学生会。
将这样一个优等生塑造成主人公,难免有些乏味。《跃动青春》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反其道而行之,拍出了常规人物身上的“反常规”,让美津未这个普通高中生走进了每个人的心坎里。
美津未来自乡下,初中同学只有8个,因为社交圈单一,她已经好几年没有跟陌生的同龄人说过话了。
在美津未身上,创作者主打“反差感”。比如,美津未有小镇青年的淳朴,跟人交往没有心机,显得有些“神经大条”,但也因见识不多,盲目地自信和自大。
第一次乘地铁,她胸有成竹,觉得乘地铁上学只是小菜一碟。结果,她很快就陷入窘境,先是迷路,找不到出站口,又被早高峰的人流卷入下一班地铁,好不容易停了下来,又因为“晕人”,需要紧贴墙壁平复心情。
美津未想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但有时因较真而显得有些迟钝。
开学演讲,美津未本想凭借激昂的新生致辞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却由于极度紧张当众吐了班主任一身,成为大家口中“吐了的那人”。为了重塑形象,她决定在次日的班级自我介绍上扳回一城,没想到却因过于重视而彻夜难眠,把自己熬成了“熊猫”。自我介绍时,她使尽浑身解数,终于赢得了掌声,可一个不合时宜的笑话又让她变成同学们议论的“大姐大”。
这些戏剧性的日常构成了美津未的高中生活,让人忍俊不禁。
对美津未来说,在东京经历的一切都是崭新的:第一次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一次唱K,第一次喝星巴克,第一次看电影吃爆米花……
由于“没见过世面”,美津未有时会遭到同学的排挤,但大部分时候,周围人都乐得帮她促成这些“第一次”,更有甚者,还会在成就美津未的同时,见识到不一样的天地。
比如,对于影院的爆米花,美津未的同学立场鲜明地分成了两派,一派喜欢甜口,一派喜欢咸口,而美津未发现将二者融合后,“甜咸口”更好吃。凭借此举,她成功感染身边人,令原本水火不容的两个女孩达成一致意见,卸下成见。
初来乍到的美津未就像润滑剂,用大大咧咧填补身边的人际关系裂缝,让他们求同存异,在理解中共处。此外,通过美津未经历的那些局促的“第一次”,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似曾相识——它们不只是美津未一个人的新鲜体验,还渗透在我们的人生里。
成长就是不断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看美津未开启她跌跌撞撞的东京生活,我们就像从积满灰尘的记忆一角,捡拾到曾经属于自己的日常,亲切而温暖。每个人都能在美津未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万一有人需要呢
看美津未经历着的各种“第一次”,我想起了“打工仔小张”的“如何”系列视频。
视频的内容非常简单,不外乎是“如何坐高铁”“如何坐地铁且换乘不同路线”“如何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看病”“如何去麦当劳、星巴克点单”之类。
乍一看来,选题无聊,内容平淡。但就是凭着这些“手把手”的教学视频,小张成了被央视点名的“网红大V”,网友亲切地戏称其为“妈系科普博主”。
很多人看到小张的视频,第一反应是:“这也要说?”直到点开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人们才赫然发现,自己的想法类似当代的“何不食肉糜”,带着高高在上的“城市人”做派。
甲之生活常识,乙之人生初体验。小张的视频看似是不必要的“下沉式科普”,其实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教科书”。
有人在评论区感谢小张,也有人分享起自己那些难言的窘迫经历。他们之中,尤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有在城市居住的小镇青年,有缺乏城市生活经验的大学生,有准备回国的留学生,也有刚来内地的香港人。
小张的走红不仅暴露了年轻人的知识盲区,也折射出“另一半”年轻人的生活——他们没坐过高铁,没吃过快餐,面对城市里的“生活常识”难免露怯,却总是下意识地遮掩住懵懂,害怕被旁人看穿,笑自己“没见过世面”。
小张传授的那些“初体验”,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里不仅掺杂着城乡差距、见识差距,还有每个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使是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也总有第一次踏进地铁的时刻。区别在于,有人在亲友指引下乘坐,有人落落大方不懂就问,而有人却会因自卑、胆怯而隐藏自己的诉求。差异化的选择,既是每个人的个性使然,也体现着不同成长环境对人的塑造。
或许,对彼此多一分共情,多一分理解,这个世界就会好很多。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所有的寻常都始于陌生。
我们总会经历第一次,总有没见过、没体验过的“常识”。我们去更广阔的天地,不是为了提醒自己“没见过世面”,而是为了见识世界的广阔,跨越未曾翻越的藩篱。
(拾星摘自《看天下》202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