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个子的心事
作者: 鱼丸我很矮。
这既是形容身高,也是描述性格。
从小学到初中,我都坐在第一排。老师的目光越过我在看最后一排,我偏觉得她紧紧盯着我,便不敢轻举妄动。
那时候,语文老师在我的课桌前讲课,她生气时,连带着她手中的书本都在抖动,我眼前的碎发就这样被书本带来的风吹起来。数学老师叫我们不要低着头,我就高高昂起我小小的头,仰得脖子都酸了,老师说:“看我干什么!看书!”英语老师喜欢戴“小蜜蜂”,她站得离我太近,以至于她的声音震耳欲聋,我只得微微侧一点身子。她竟“得寸进尺”,用我的红笔或者念出我练习册上写得歪歪扭扭的答案。
我很矮,不仅体现在我排队是第一个,座位在第一排,还体现在我懦弱、自卑。
每次走在学校走廊上时,我总是最矮的那一个。我总低着头,因此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脚。我很胆怯,故而我的声音很小,也没什么自信。
慢慢地,我总是妥协。
我成绩还不错,性格也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讨好型人格”,要是用三个字概括,就是“老好人”。竞选小队长的时候,我被选上了,那是我第二次被选上。
班上的小队长泛滥成灾,几乎所有人都当过小队长。当过小队长的人全都站起来后,剩下的男孩是为数不多竞选了几次都没选上的人。
我记得老师说:“不如你把你的小队长让给他吧,反正你也当过一次了。”
我不敢揣测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说出这句话的,但我是以一种谦让是美德的心态让出我的小队长的。
那时的我很矮,那个男孩很高,把我的小队长让给他后,我更矮了。
我高高地昂起头,他垂下头,这样我才能与他对视。我把我的“一杠”递给他,老师夸了我,我却差点哭了。
后来的很多年里,即使我长高了,我的内心还总有“我很矮”的自我暗示。
那是一个小女孩在没有光的舞台边坐着,她缩在角落,手里攥着一个玩具熊,只身一人。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忽地,一束巨大的灯光打在她身上。灯光很亮,她面色苍白,像被迫上台的替身演员,紧紧攥着手中的玩具熊。她害怕地退到角落,可是灯光仍照着她,比刚才还亮。
我就是那个小女孩,那个矮小的、孤独的、缩在角落的小女孩。
其实我有挺多优点的。我成绩不错,有点才艺,为人也不错,很多人夸过我。可在每一个无声的夜里,每一次失眠、焦虑、迷茫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句没头没尾的话。
“我觉得你很懦弱。”
那句话缺乏前因后果,因为时间太久远,记忆已变得模糊。
那句话作为一个论点,没有论据的支撑,我却没理由地信服,认定那句话是正确的。
记忆里,那天无风无云,太阳烤着草坪,我低着头,我的朋友对我说:“我觉得你很懦弱。”
我大概是愣住了。
当时,我没有什么反应。可后面的几天、几个月、几年,那句话在我失败时、迷茫时、焦虑时不断回响。
每当我试图去分析它,解释它,我都觉得自己无法面对。
我甚至不确定那句话是否真实存在过。而它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影响了我许久。
它像在评论那个小女孩,她缩在一旁,所有的画面融成那一句话,和很亮的灯光一起重重地打在她身上。
后来,我长大了,我不再矮了,虽然也算不上高。
我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一点的?
是在很多个时刻。
当我被挤到地铁的角落时,我依然驼着背,却发觉自己已经比地铁上大部分的成年女性高了;当班级重新排座位时,我仍站在第一个,老师却把我拉到后面去,我不再一直坐第一排、站第一个了……
属于我的矮个子的岁月,彻彻底底地结束了。
那时我长高了,也长大了。
可那份自卑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是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敢抬眼对视,是走路的时候下意识地盯着鞋子看,是很多很多个我错失了勇敢的机会的瞬间。
是很多很多个夏天,天气晴朗,无风无云,我想起那句“我觉得你很懦弱”时,心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可我也总能记起他的那句话,他也是矮个子,他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他脸上带着笑意,笑里带着自信。他的“口出狂言”,惊到了老师和同学,惊到了我,惊掉了那个小女孩手中攥着的玩具熊,带来了让我长大的瞬间。
想起这句话,我一半觉得有趣,一半觉得感动。如今我不是矮个子了,我也知道矮个子仅仅是个子矮而已。它曾经给我带来很多难过和不自信的时刻。
可是当我站在阳光下,我知道了多晒太阳会长高,知道了那个躲在角落的小女孩必须放下玩具熊,站到舞台中央,直面聚光灯——因为长大需要勇气。
不仅是面对自己个子矮的勇气,还有面对很多东西的勇气——面对自己的成绩不如意,面对长相不受别人喜欢,面对失败,面对挫折。
我如果能穿越时空,真想告诉那个小女孩:“你不是被迫上场的替身演员,你是自己人生舞台的主人公,个子矮也没什么,高矮和有没有自信没有一点关系。”
可我不想穿越时空,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要独自经历那段拿着玩具熊恋恋不舍、紧张不安的时期,才能够学会站在聚光灯下,笑着面对一切。
最后,放下手中的玩具熊,破茧成蝶。
(本刊原创稿件,习k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