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自我介绍有多“卷”
作者: 刘中才闲来无事重翻《西厢记》,读到张生在普救寺初见崔莺莺一章,张生心生欢喜,情不自禁地向崔莺莺介绍自己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寥寥数语,张生把个人简历铺陈开来,讲得不仅全面而且比较得体,简直就是自我介绍的标准模板。
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不但能让你在大众面前脱颖而出,而且能帮你赢得一份好工作。因此,从古至今,懂得展示自我至关重要。而古人在自我介绍时,不但遣词造句精准得当,而且聚焦主题,言简意赅,可谓“内卷”至极。
在古人的各种自我介绍中,最为经典的应是爱国诗人屈原的自我介绍。他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这段话中,屈原明确地描述了自己的身世和姓名籍贯。暂且不说词句的美妙,单从内容上来说就已经胜人一筹。放在今天,绝对可以赢得面试官的心理认同。
自我介绍拼的是文化内涵,所以古人在展示自己的时候还特别注意体现个人优点和特长,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在这方面经验十足。《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了东方朔的自我介绍:“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大凡读到这段文字,人们无不被东方朔的才华所折服。东方朔的介绍自信满满且气势磅礴,可谓又“卷”又狂,单是腹中诗书兵法就有四十四万言,再加上高大魁伟的外表,任凭哪个主考官,只需一面之缘便会被他打动。
不过,每个人的性情不同,自我介绍也会迥然有别。如果说东方朔过于直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则恰到好处。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介绍自己时就内敛且坦荡地说:“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深知获得他人赏识并不容易,因此在做自我介绍时并未表现得过于谦虚,而是实事求是地表达个人的能力、具备的特质以及心怀的抱负和理想,以此谋求建功立业的机会,为国家社稷贡献出自己的才华。
纵观古人的自我介绍,“内卷”的同时也颇有特点。正是因为古人格外看重自我介绍,也深知其中蕴含的价值,所以才会注意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以求伯乐慧眼识才。而这样的自我介绍既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也为现代人如何介绍自己提供了借鉴思路。
(余娟摘自《联谊报》2023年5月16日,老老老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