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长着菊芬姐的模样
作者: 玉梓茗十八岁的盛夏是让人难以忘记的。风中吹起成长的号角,同学们洋溢着明媚的笑容嬉闹。教室的电扇不停地转动着,我们在课桌前奋笔写下青春。高考结束的那天,我们肆意抛洒书本,奔跑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张扬地在校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高唱着青春万岁,用心感受美好的岁月。直到走出校门,看到等待已久的爸妈,我的心里开满了向日葵。
那年暑假是漫长的,我有了人生中的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拉直了我自来卷的头发,第一次进入社会找兼职,第一次和好朋友去旅行盖章……青春时期的我总是觉得大人们都不理解我,所以和他们有过很多次的唇枪舌剑,老师和爸妈会给我设置很多属于好孩子的条条框框,不许我逾越。
但也是在那个珍贵的暑假,我初次正视了自己的偏见,与爸妈来了一场大和解。菊芬姐是我的妈妈,我爱叫她姐姐,因为她一直拥有年轻的心态。当她看到我畅游在青春的海洋里时,不禁和我讲起了自己的青春。多年前,爸妈也有过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他们只是被柴米油盐的生活推着长大了而已。
菊芬姐的青春时期,班级里也刮着各种潮流。男孩子们大都喜欢学张信哲唱深沉忧郁的情歌,攒钱买一盘盘磁带。那时候家里有一台录音机是一件十分炫酷的事情,既可以听电台,又可以听歌。男孩子还会想象自己是金庸笔下拯救江湖的大英雄,被女孩子像崇拜偶像一样追随。春心萌动的女孩子则喜欢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想象自己是小说里的女主角,独得帅气男主角的偏爱。
在那个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菊芬姐也爱收集东西。每次外公收到来自远方好友的信件,她都会高兴得像个孩子,扯着外公的衣角,叫他赶紧回信,然后轻轻地把邮票撕下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信件越收越多,邮票的图案和样式也越来越多。
当年在班级里,他们还举行过一场“集邮大赛”,谁集的邮票数量又多,样式又新颖,谁就获胜。怀揣着不想输给别人的小心思,菊芬姐背着外公,模仿他的字迹给他的远方好友写信,这样,她就能收集到源源不断的邮票了。结果这件事没过多久就被拆穿了,为此大家都乐开了花。
那场“集邮大赛”最后无疾而终,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看当时席卷了他们青春的《射雕英雄传》。那时村子里谁家有台黑白电视机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了能看一集电视剧,菊芬姐会草草地吃完晚饭,然后求着外公带她去村子里的王叔家看电视。村子里很多人围在一起,只为等待经典的电视剧开播。
散场后,大家还会纷纷模仿电视剧里的一招一式,与好友见面时点头作揖,问候一句“久闻少侠大名”。他们也幻想过自己获取武林秘籍,练得绝世武功,有一天能行侠仗义,浪迹江湖。菊芬姐那时还和好友一起创立过帮派,叫作“倾城派”,能进入帮派的都是“倾城美女”。
那些小人书里藏着的梦想,记在笔记本上的歌词,贴在青葱岁月里的明星贴纸,随意哼唱的小曲……组成了菊芬姐的青春。飘散的风吹过田野,眼前是炊烟袅袅的小村庄,她知道小巷子尽头白墙黑瓦的那间小房子就是她青春造梦的起点。
青春究竟是什么时候消逝的,菊芬姐也说不清楚,成长的秘密藏在岁月里,也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可是她认为,只要保持年轻的心态,青春就永远不会远去。
因为是母女,年龄的鸿沟曾把我们拉扯在岁月的两端,我们互相不理解。此时此刻,我却对菊芬姐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我和菊芬姐不曾拥有一样的青春,我们对青春的感受却是相同的。青春期的我也畅游在各种小说里,幻想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女主角;也在笔记本上偷偷写下成长的烦恼和无处安放的小情绪;当然,也像菊芬姐一样追逐过青春的潮流。
菊芬姐回忆着往事,眼眸里染上氤氲,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们的青春从不是着急地活着。”
哪怕现在距离菊芬姐的青春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可翻看那些泛黄的相片,或是电视里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她依旧会想起恍如昨日的青葱岁月。
十八岁的我风华正茂,青春尚好,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蝉鸣的盛夏依旧热烈,微风吹过放在窗口的书本,翻开了一页又一页。这个暑假,我拥有了和菊芬姐相同的青春感受。
她轻声告诉我,青春这场远行,重要的永远是出发,从不是结果。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