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虫宠时光
作者: 张千里
养甲壳虫之初,我的梦想是拥有一只超大个体的公甲壳虫。听有经验的人说:“小锹甲,不好养,可成虫活的时间长;独角仙,易上手,成虫两个月就走。”反复衡量一番后,我决定先养独角仙。
2023 年4 月中旬,我在网上订购的10 只独角仙幼虫到家了。它们是再有一个半月就化蛹的三龄幼虫,每只都有5—6 厘米长,白白胖胖的,身上还一个褶接一个褶,像套了好几个游泳圈,腹部还有一些黑色的小毛。我把幼虫从两个塑料盒里倒出,然后又在10 个小罐里分别装上四分之三的发酵木屑,将它们一一放了进去。也许是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幼虫们欢快地把头插进木屑里,不出两秒钟便把自己埋了起来。独角仙幼虫的性别我不会辨认,只有等待羽化才知道,自此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拆盲盒”游戏。
每天放学后我最大的乐趣便是开灯观察这些宝贝们。幼虫爱干净,爬到土表排泄,被我用光一照,害羞似的迅速钻回土里。有一只幼虫很活泼,钻出来绕着罐壁一圈又一圈爬,像是在欢迎我回家,可等我写完作业再去看时,它已经死了。我不知道它的反常是因为生病了,很快,又有一只幼虫死掉,我伤心极了。妈妈安慰我,接下来好好养,成活8 只也够了。
6 月,我要准备期末考试,而独角仙幼虫也进入了虫生的关键时刻——闭关化蛹。此时的它们已不吃不喝,安安静静地躺在蛹室里,身体慢慢由白变黄,由黄变黑,腹部重新长出六条腿。十天左右,它们陆续羽化了。打开蛹室扒出成虫的那一刹那,一只全身乌黑、甲壳像刚擦完油的皮鞋一样闪着光的独角仙出现在面前,用手碰一碰,它动一动,想要爬走。我高兴地大喊:“妈妈,羽化成功,我有一只成虫了!”这只甲虫虽然是母的,但是个头儿很大,有近6 厘米长,我想母虫都这么大,那公虫还能小吗?几天后,8 只甲虫全部羽化完毕,其中一只失败,最后我得到6 只母虫和1 只公虫。美中不足的是唯一的公虫实在太小了,个头儿比所有母虫都小了一圈,角更是短得不易被察觉,妹妹给它起了个形象却也好听的名字——小独角。
我把母虫分成3 只一组,分别放在两个饲养箱中,再把公虫随机空降到任意一组里,将希望寄托在了“小独角”的下一代身上。据说一只母独角仙大约可产100 枚卵,那6 只就产600 枚,按概率也该有一只超大个体的公虫诞生,一缕希望的光照进我心里,也驱散了期末复习的紧张。这段时间我坚持每天清洗饲养箱、喂甲虫果冻,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母独角仙放进装满木屑的大罐里,以便它们产卵。第二天,我发现罐里有些像高粱米粒大小的小白球,还奇怪自己买的木屑里怎么掺杂了这么多泡沫粒,于是把那些小白球一一挑拣出来扔掉。可是连续好几天都有新的泡沫粒产生,我开始意识到,难道是甲虫卵吗?我决定把小白球全部挑出来,另放在一个小的装满木屑的罐里,等待几天看看结果。
10 天后,罐里真有小虫子孵化出来了,大约5 毫米长,黑色的脑袋,晶莹剔透的小身体,扭动起来可爱极了。这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我最后收集到的虫卵一共是95 颗,想起之前被扔掉的那些,真是可惜呀!好在二代宝宝们都出生了,等它们长大后我会拥有几十只甲壳虫,到时再分一些给好朋友们养,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9 月上旬,我养的第一代独角仙们自然死亡,我终于可以清闲下来,等待一龄虫宝宝们长大。但十分可惜的是,一个月后,这些宝宝们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没有活下来。
我的第一次养虫经历,就这样不怎么完美地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惊喜、遗憾、希望……给我的学习时光增添了缤纷的色彩。2024 年我将重新踏上养虫之旅,向着最初的梦想再度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