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庭戏婴图

作者: 王艺凝

秋庭戏婴图0

戏婴图(有时也被称作婴戏图),是描绘儿童嬉戏玩耍场景的画作,属于中国画中人物画、风俗画的一种。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戏婴图、百子图这类儿童题材的画作一直很受欢迎。尤其在唐宋时期,此类题材的绘画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画家,其中以北宋时期的画家苏汉臣最为著名。这幅《秋庭戏婴图》就是苏汉臣所作,描绘了秋天的庭院里,两个孩子玩耍的场景。

在庭院的一角,一对稚气未脱的姐弟正围着一个圆凳,聚精会神地玩儿游戏。他们身后,一块造景的园林石占据了画面中心的位置。高大笔直的园林石与两个小孩儿形成强烈的对比,将两个孩子衬托得更加幼嫩可爱。庭院里草木茂盛,园林石旁盛开的木芙蓉和草地上一簇簇的野菊,既点缀了画面,又传达出秋天的时令。

画面中的小弟弟全神贯注,一旁的姐姐嘴唇微张,似乎在叮嘱他什么,他们的模样十分惹人喜爱。这个让他们如此投入的游戏叫“推枣磨”,游戏中包含了杠杆力学原理,对儿童有很好的启智作用,在宋代非常盛行。

枣磨的制作方法很简单,需要用到鲜枣三枚、短竹签三根、细长的竹签一根。先将其中一枚鲜枣横切,去掉半截枣肉,露出枣核,在底部枣肉上插入三根竹签使其直立。细长的竹签两端各安上鲜枣一枚,找到竹签的平衡点,将其置于枣核上,轻轻一推,竹签就带着两枚鲜枣开始旋转了,谁转动竹签的时间越长谁就是获胜者。

不远处的圆凳上散落着一些精致的玩具,有八宝人马转轮,还有配套的八宝纹格纸,这套玩具的玩法类似现在的飞行棋,现已失传。两个红色的盒子,大概盛着围棋棋子。旁边竖立一尊佛塔,里面雕刻一位盘坐的僧侣,甚是精致。一旁的盘子里,还有一个玳瑁(dài mào)色的托盘,上面放着个小陀螺。草地上随意丢着一对铜钹,有些地方叫作镲(chǎ),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至今依然有人使用。

在宋代之前,绘画里出现的儿童,往往被描绘得像是矮个子的成年人,五官比例和神态都缺少儿童的天真。直到宋代,以苏汉臣为代表的画家开创了儿童画的独立题材,不断发展成熟,中国画中才有了千姿百态的可爱孩童。

苏汉臣出生于汴梁,就是张择端那幅名作《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他曾经入职北宋徽宗的宣和画院,北宋灭亡之后,他流亡到杭州,又进入了宋高宗的绍兴画院,是一位历任两宋的宫廷画家。

他画技高超,功力深厚,并深谙南北两宋的世俗民情。在他的笔下,两个孩童的皮肤被处理得水润柔嫩,仿佛吹弹可破。他用极细的线条,将小弟弟头上那一撮黑色细发描绘得格外柔软。弟弟的上衣,用硬而碎的线条,表现出了布料略厚重的质感;姐姐的纱裙,则行笔流畅圆润,绘制出薄透轻盈的纱衣质感。

不光是人物和景致,就连芙蓉花旁边一只小小的细腰蜂,都被苏汉臣画得十分传神。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苏汉臣的创作精神,他用最细腻、写实的方式再现了宋代一户富庶人家的小孩儿玩耍时的样貌,为后人树立了难以超越的典范。时隔近千年,我们站在画前,仍能感受到孩子们嬉戏时的喜悦。

上一篇: 小公主与独角兽
下一篇: 金色的稻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