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词语

作者: 周立德

趣解词语0

在语文词汇里,很多词由两个字构成,这两个字意思貌似一样,实则不同。仔细深究,会发现这个现象很好玩儿。

宵和夜

周老师:每年除夕,你们全家是

不是要一起吃顿大餐?

子 涵:对呀,特别丰盛!

周老师:那这顿饭叫什么?

子 涵:年夜饭!

周老师:宵和夜意思差不多,为

什么不叫年宵饭呢?

“宵”和“夜”是根据月亮升起降落的变化而定的。通过字形可以看出,“宵”是有月亮的晚上,比如正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所以叫“元宵节”。那“夜”呢,是没有月亮的晚上,比如除夕晚上没有月亮,所以称为“大年夜”,吃的这顿团圆饭就叫“年夜饭”。再举个例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如果换成“今夜酒醒何处”,感觉就像是一个喝醉了的人,歪歪扭扭地来到河边,意境可都没了!

祖和宗

周老师:子涵,你知道李世民吗?

子 涵:知道,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周老师:你知道他的庙号是什么吗?

子 涵:唐太宗。

周老师:很好!那他为什么不叫唐太祖呢?

甲骨文中的“祖”,是“示”和“且”的组合,其中“示”表示祭祀,“且”则呈现出庙的模样,所以这个字代表着对祖先的祭奠。而“宗”字则像供奉着牌位的房屋,象征祭奠祖宗的场所。总而言之,“祖”是有血缘关系的直系先辈,而“宗”更偏向于拥有共同祖先的宗族。

它们的区别在皇帝的庙号上体现得尤其明显,通常来说,只有开国皇帝可以用“祖”,比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而后继位的皇帝只能用“宗”,表示与先皇是同宗的亲人。尽管李世民有过很多丰功伟绩,但也只能用“唐太宗”这个庙号。

皮和肤

周老师:你听说过“肤如凝脂”这个成语吗?

子 涵:听说过,出自《诗经》。

周老师:什么意思呢?

子 涵:形容女子皮肤洁白且细嫩。

周老师:那为什么不说“皮如凝脂”呢?

“皮”的本义是指兽皮和植物的表层,在先秦时不指人的皮肤。如《左传》中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翻译为“皮都没有了,毛附着在哪里呢?”“肤”在古代本义特指人的皮肤,不可用于动物。如今,“皮”和“肤”已经连在一起用了,但知道它们的来源,以后再读古诗文就不会有障碍了。

寺和庙

周老师:“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上一句是什么?

子 涵:南朝四百八十寺。

周老师:非常好!这说明南朝当时佛教盛行。

那为什么不叫“南朝四百八十庙”呢?

寺和庙这两个字经常连在一起用,实际上它们区别很大。“庙”在古代原本是用来供奉祖先的地方,比如家庙。后来也被用来供奉神明或文人武士,比如灶王庙、孔子庙和关羽庙等。而“寺”在古代本是行政机构,后来才泛指出家人修行、讲经的地方。除此之外,“寺”里通常住着僧人等,而“庙”里是不住人的;一般的寺院规模很大,但庙的规模就小很多了。

上一篇: 迁徙路上
下一篇: 诗词中四季的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