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观察站

作者: 小河丁丁

家燕观察站0

下午最后一节课,上课前燕燕和新草就把书包收拾好了,这节是美术课,她俩只把绘画本、水彩笔和文具盒拿出来,等一下课就好抢先去见宇文校长。

上课铃响了,吉老师走上讲台。

“同学们,这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家燕。一看到家燕飞来,就连最不懂事的小孩子也知道春天来了。人们在田野上劳作,家燕就在天空中飞翔,人们回家歇息,家燕也归巢了。自古以来,家燕就跟人们住在一起,和谐相处。上午,宇文校长对我说,我们学校成立了家燕兴趣小组,燕燕同学当组长,观察站设在燕燕家,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画家燕吧。”吉老师是一位年轻女教师,红碎花衬衫、草绿长裙,乌黑的马尾辫在脑后甩动,一双眼睛特别明亮。她把衬衫袖子挽起来,说话那么好听,手势那么好看,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她身上。淡金色的夕晖从窗户射进来,照在同学们脸上、课桌上,连黑板也亮闪闪的。

“大家拿起水彩笔,黑颜色的,跟我来画一只好玩的燕子,用数字和符号来画。”吉老师用磁石在黑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拿着黑色水彩笔,看着同学们都拿起了笔,就开始示范,“先写一个大大的3,中间部分不那么长,这是燕子张开的翅膀朝前的边缘。再写两个小于号,又细又长,看呀,这是燕子的尾巴。再画两个括弧,在这样的位置,翅膀后沿也有了,燕子的身体出来了。挨着3中间,画一个半圆,这是脑袋。脑袋里画一个0,这是眼睛,中间要加一个点。再画两个小小的大于号,这是燕子张开的喙。好啦,看一看,你们画得怎么样?”

燕燕和新草比较一下她俩的作品,脸都红了。燕燕脸红了,是骄傲,她画的燕子很像哦。新草的脸红了,却是害羞,那些数字呀符号呀,虽然全都照着画,凑起来却不像燕子,更像麻雀。而且眼睛中间忘记加点,看起来像瞎的一样。

吉老师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回到黑板前,说:“现在要涂色了,燕子翅膀和尾巴是什么颜色?”

同学们说:“黑色。”

吉老师说:“那腹部呢?”

同学们说:“白色。”

吉老师在燕子腹部画了一个椭圆,说:“那么在这儿添一个大大的0,不要涂色就行了。燕子的喉部和前额什么颜色?”

有人说:“红色。”

有人说:“黄色。”

吉老师看着燕燕,说:“你说呢?”

燕燕站起来,说:“是像板栗的颜色。”

吉老师说:“那种颜色就叫栗色。”

吉老师换一支笔给燕子上了栗色,又换笔画柳树枝叶,解说道:“画燕子,再配几根柳枝最好了,斜斜地画几条长线,灰黄色、浅褐色都行。要自然,不停顿,有粗有细没关系,本来柳枝就有粗细。再画上叶子,柳叶是互生的,左一片右一片互相错落。一片叶子画两个细长的括号合起来,你们看,柳叶很像眉毛,这叫柳叶眉。”吉老师指了指自己的眉毛。她化了淡妆,眉毛精心修饰过,可真像柳叶呢。

同学们互相观察,有的拿出小镜子来照。燕燕和新草都喜滋滋的,因为她俩也长着柳叶眉。

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宇文校长笑盈盈地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黑板上的画,说:“这幅画能不能送给我呀?”

吉老师也笑着说:“课堂上随手画的,你拿去做什么?”

宇文校长走到黑板前,拿起金色水彩笔,在画上空白处写了五个大字:家燕观察站。然后说:“贴在燕燕家屋檐下。”

新草举着燕燕的画,说:“这一幅也挺好。”

宇文校长说:“嗯,家燕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把画贴在观察站,这就出发吧。”

银河南岸田野中央,丁家那幢孤零零的杉木房子旁边,电线上站着一只燕子,正在叽叽喳喳。这是丁栗儿的姐姐,叫龚黑尾,它和丈夫龚啾啾把巢安在银河北岸一户姓龚的人家,经常过来看望妹妹。

龚黑尾说:“妹妹,昨晚又生了一个蛋?”

丁栗儿在窝里探一下头,说:“又生了一个,总共两个。”

龚黑尾说:“肚子里还有两个吧?”

丁栗儿说:“大概吧,去年那两窝,每窝都是四个。”

又来了两只燕子,落在龚黑尾身边。这是一对新婚夫妇,新娘正是丁栗儿去年生的孩子,第一次带新郎回娘家。

新娘说:“姨妈!妈妈,我们回来了。”

丁栗儿探一下头,说:“哦,去年第一窝的老大!你成家了,起了大名?”

新娘张了张翅膀,大声说:“是的,我叫于归,它叫于飞,我们住在犁花村于家,屋檐好高的。”

新郎有些难为情,轻轻叫了一声:“妈妈。”又叫了一声:“姨妈。”

龚黑尾和丁栗儿都笑了,说:“恭喜恭喜!”“常回来看看。”

丁钢蓝飞回来了,也落在电线上,说:“燕燕放学回来,带来好多人,要观察我们呢。”

是的,燕燕和同学们,还有宇文校长,离丁家已经很近,不到半里路。

燕燕指着燕子们说:“看呀,我们家燕子下了蛋,总有燕子来看望。”

宇文校长说:“燕子跟人一样,也要走亲访友。”

于归见于飞有些紧张,就说:“爸爸,我们改天再来看你和妈妈。”

丁钢蓝说:“好啊,再去捉捉虫子吧,太阳快下山了。”

于归和于飞双双飞起,飞过了箬竹坡,看见老水牛在小湖中心泡澡,只露出头颅和一小块背脊。老丁穿着短裤衩坐在浅水里一块石头上,拿毛巾搓背。丁丁绕着老水牛打狗刨,扑腾起好大的浪花。

箬竹坡另一边,师生们离丁家更近了。

丁钢蓝说:“姐姐,你回去吧,姐夫恐怕在家中等久了。”

龚黑尾点点头,展翅飞走了。

丁钢蓝飞到屋檐下,落在巢边,说:“轮到你去吃虫子了,我守着宝宝。”

丁栗儿飞到电线上,看师生们已走到近前,又飞到屋顶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然后飞到葡萄架上。

阿秀在屋里做晚饭,听到动静就出来了,见宇文校长正把一张画往墙壁上贴,问:“校长,这是做什么呀?”

宇文校长说:“学校成立了家燕观察小组,把观察站设在你们家,好不好?”

阿秀说:“好啊好啊,你在这儿吃晚饭。燕燕,快去叫你爸回来,在野地那边。”

丁丁和老丁回到家的时候,宇文校长把吉老师的画贴好了,同学们带了画来的也都贴上了墙。

老丁看看那些画,又看看泥巢上叽叽喳喳的两只燕子,回头指着葡萄架,说:“要观察家燕嘛,这儿最好。”

宇文校长走到葡萄架下,坐在小板凳上,说:“嗯啦,叶子长密了,出太阳不怕,下小雨也不怕。人在这儿观察,家燕也不害怕。”

同学们都来到葡萄架下,朝泥巢张望。

宇文校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圆珠笔,把小本子垫在膝盖上,在扉页写下几个大字,“家燕观察笔记”,然后翻到下一页,看看手表,写下第一则观察笔记。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地点:丁家

记录者:宇文勤

事件:观察小组全体成员来到丁家,设立观察站。我们来的路上,四只燕子站在电线上鸣叫,见到这么多人,其中三只飞走了,留下一只亲鸟。另一只亲鸟在泥巢中孵蛋。

写到这儿,宇文校长说:“雄燕雌燕你们分得清吗?”

丁丁抢着说:“雄燕大一些,羽毛蓝一些。”

这会儿太阳已经下山,阿秀从堂屋把饭桌搬出来,说:“大家去压水井洗手,准备吃晚饭了,都在这儿吃。”

同学们哄的一声,争相往大路上跑。

最后留下做客的,只有宇文校长。

宇文校长一边吃饭,一边还觑着燕巢呢。因为来了客人,燕燕早早就把路灯亮起,那时天还没有黑。丁栗儿还在附近捉虫子,等到天黑了才飞回巢中。宇文校长赶紧看一下手表,在小本子上写道:“傍晚6∶17,两只亲鸟都归巢了。”然后把小本子交给燕燕,说:“今晚我要回学校,这个本子送给你。”

小本子装了塑壳,封面印着一只美丽的小鹿,附带一根紫色的细绸带。燕燕捧在手上,说:“那你没有了……”

宇文校长说:“办公室还有几本。上学的日子,你要观察燕子早晨什么时候出去,傍晚什么时候回来。周末,或者节假日,最好能够整天观察。哪天燕子生蛋了,哪天小燕子孵出来了,燕子爸妈每天喂多少虫子,怎么喂的,都要如实记录。”

燕燕说:“我在家会好好观察。”

丁丁说:“你上学了就由我来观察。”

燕燕说:“你又不会写字。”

丁丁说:“可是我会看挂钟,我不会写字叫妈妈写,叫爸爸写。”

星期五晚上,宇文校长住在丁家,跟丁丁睡。他说:“明天晚上我也要住在这里,星期六、星期天我要整天观察。”这两年,丁丁一直都是一个人睡,有时半夜醒来,屋里黑漆漆的,心里害怕,可又不好叫妈妈叫姐姐,真是太孤单了。因此对于宇文校长的到来,丁丁特别兴奋,熄灯很久了还睡不着,不停地问这问那。丁丁有好多问题呢,可是从来难不倒宇文校长。后来丁丁问:“燕子年年来,究竟从哪儿来的?”宇文校长说:“好远好远,从东南亚来的呢,要飞越大海。”丁丁说:“那它们不休息吗?飞不动了会不会掉到海里?”宇文校长说:“别小看燕子,它们能够一边睡觉一边飞,经过岛屿当然也休息一下。”

第二天,丁钢蓝和丁栗儿从早飞到晚,一共往返142次。宇文校长在檐下挂了一块小黑板公布观察数据,同学们来了一看就知道。

星期日凌晨,第三只小燕子出壳,丁钢蓝和丁栗儿从早飞到晚,一共往返227次。星期一凌晨,第四只小燕子出壳,丁家的人观察到了,但是宇文校长错过了,他昨晚住回学校了。燕燕要上学,无法统计丁钢蓝和丁栗儿这一天往返多少次。每只小燕子要喂70次以上,四只小燕子,估计要喂300次左右吧。丁钢蓝和丁栗儿不停地来来去去,似乎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火红的晚霞渐渐变得灰暗,亲鸟双双归巢。丁钢蓝说:“虽然有些累,但是很快乐。”

丁栗儿低头看着睡梦中的宝宝们,见最后出壳的“小垫窝”被老三压着了,就伸出喙子把老三拨一拨,把老大、老二也拨一拨,调整一下位置。

小燕子出壳三天就开眼了,细圆的小眼睛那样乌黑,那样精巧,仿佛用世间最稀罕的黑宝石琢磨而成。

四五天后,小燕子开始长羽毛,一只一只变成灰黑色,背羽长得最早,胸羽长得最迟,翅羽长得最快,尾羽长得最慢。除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还不怎么能站,但都能够蹲安稳了。

刚出壳的小燕子,便便拉在巢里,让亲鸟来搞卫生。亲鸟飞回来的时候,如果刚好碰上小燕子拉便便,就用喙叼住便便,像拔塞子一样拔出去。丁丁把这个发现告诉阿秀,说:“用喙叼便便,多脏呀。”阿秀说:“那是把屎,你小时候我也给你把屎,大一点就不用把了。”果然,小燕子能够站立了,要拉便便就转身朝向巢外。

用丁丁的话来说,这些小燕子“就知道吃”。它们挤挤挨挨卧在窝里,缩着脖子,等到亲鸟飞回来,就齐齐伸长脖子,鲜黄的口腔像花朵一样张开,争着让亲鸟喂。一旦亲鸟把虫子喂给谁,大伙儿都闭上喙,继续等待,不抢不夺。

亲鸟总是公平分配,从大到小轮流喂,哪怕“小垫窝”被哥哥姐姐挤到后边也不会挨饿。亲鸟还会把虫子调转一下方向,让虫子的头部对着小燕子的嘴,方便吞咽。小燕子没有牙齿,虫子不论大小都是囫囵吞。别看小燕子脖子很细,但充满弹性,只要能塞进嘴里没有吞不下去的。

十来天过去了,小燕子浑身长出黑羽,喙的边缘白白的,看上去不大像爸爸妈妈。它们更加活泼,也更能吵闹,总是眼巴巴望着外边,一看见亲鸟就把喙张大到极限,叽叽叽叽要吃的。

半个月过去了,小燕子的羽毛长得更齐,胸部终于出现白羽。又过了三四天,放了暑假,小燕子的额头和喉部开始转成栗色,伸展翅膀的时候像模像样,就是燕子了。丁丁说:“我还担心它们不长白羽呢。”阿秀说:“人也一样,毛色有变的,胎毛是黄的,大一点点就变黑了。”老丁说:“什么都有变的呀,黄瓜很小的时候绿得发黑,好多刺,长大刺就少了,老黄瓜就变黄了。”嘿,如今黄瓜已经长大,逢到赶集就摘去卖呢。

上一篇: 拯救小说爸爸
下一篇: 泥瓦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