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不拖堂大学
成电对于时间和课程的安排颇有些精细到分秒的味道。记得有一次,老师在台上讲得如痴如醉浑然忘我,对门外传来的下课铃声充耳不闻,台下的我们也盯着黑板全神贯注。就在这时,讲台上的电脑自动关机了,旁边放映的投屏也自己乖乖卷起。老师一拍头:“讲着忘记时间了!学校会准时关机的。”
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很帅气?这所叫“成电”的学校是哪所地方大学?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成电,我们的来处和初心
成电即是电子科技大学的简称,来源于学校的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1956年9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新中国的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从此“成电”成为所有成电人共同的符号标识和精神家园。1988年,学校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但“成电”之名始终被成电人牢记于心,一直沿用至今。
2024年9月2日,在电子科技大学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胡俊在向新生们讲开学第一课时,就提到了自己是以大学长的身份与大家分享“成电是一所怎样的大学”。简称“成电”还是“电科大”,可以说分出了“外人”和“内人”。
硬核实力,声名远扬
用技术硬控教师拖堂,于成电而言,连略显身手都还算不上。
汇聚了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领域的顶尖人才和丰富资源而成立的成电,成立5年即被确定为7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如今的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后,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电子科技大学被称为电子信息类院校的“排头兵”。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上,学校牵头的两项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技术获得了二等奖(如图所示),可谓是校如其名,实至名归。
“蜀”于你,“蜀”与我
2023年达到1.3万亿元;2024年前8个月达到7926亿元,同比增长5.6%……电子信息已成为成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主导产业。而这背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成电起到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成电每年有4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成都及周边就业,近5年留下来的毕业生有4.3万名左右。一批批毕业生像一粒粒种子,带着知识、技术乃至具体项目,不断推动一个个创意落地,孵化一个个新兴企业。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初决定在成都投资,正是看中了成电。
在成都电子信息行业不乏这样的案例:无论创始人、高管还是技术骨干,一半以上是成电的教师或毕业生,有的企业创业团队全部来自成电;一些企业十几年前还是三五名成电的师生或同学创办的小微企业,如今已成为本领域的骨干。毕业于成电的钟波及其创立的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极米均以6.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家用投影市场出货量第一名。另一家骨干企业纳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创办时,年营业收入仅40万元,去年已过亿元。
成都与成电,在相互成就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在成电——一寸光阴不可轻
成电不仅用技术硬控教师拖堂,而且本科的课程基本上不会设置在第七和第八节课,只因为学校希望学生能够把握这整块时间坚持锻炼身体,健康学习两手抓。如果你以为在这里学习会很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
还记得初入成电时,颇具学校特色的大一早晚自习让新生们都惊呼梦回高中,对于大学的美好幻想似乎崩塌了一角。我们中的大多数,就在这早晚的奔波中一次性顺利地通过了四六级。“高校学生爬窗听高数课”——成电人对学习的热情,甚至上过热搜,那场面比演唱会火爆得多。这么火爆的课其实是数学学院组织的微积分疑难点分析的讲座现场。
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当然是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丰富、内容充实、经费充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然非常高。据统计,学校每一年有上万人次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在成电,求知是一种渴望,在栀子花香弥漫的实验室中,寻觅光谱的斑斓;或者在图书馆中,找到泛黄的银杏叶做成的书签。在成电,创新是一种灵魂,键盘的一次敲击、脉冲的一次抖动,都可能化作新三板上市时的美妙钟声。
生活在成电——人间有味是清欢
虽说是“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但是成电绝不会亏待你的味蕾。沙河校区毗邻成都网红美食一条街——建设路,清水河校区配套整个龙湖天街,可以说天南海北酸甜苦辣的小吃应有尽有。
成电一直有着“沙河人民公园”“清水河人民公园”的美誉,在这里不仅我们可以自由成长,许多小动物也潇洒恣意得很。
最为声名远播的是成电的银杏。一入了秋,推窗见叶,遍地飘金。那个时节,源源不断有人慕名而来,周末的高德地图上我校周边是一路飘红。走在银杏大道上,如同人在画中游。这些自然之美与知识之美终将交织为每一个成电人难以忘却的求学记忆。
银杏年年落,岁岁新人拾。愿每一个来到成电的学子都能够在这似锦年华中谱写出自己浓墨重彩的乐章,今朝未来,五洋九天,从此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