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社团?不!我要创立新社团

作者: 陈瑜

加入社团?不!我要创立新社团0

我想此生很少有机会能再次和六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骑着共享单车,迎着清晨的阳光奋力前行了。沐浴在阳光下,迎面而来的秋风带来的味道,就是我所知道的青春的味道,干净、清冽,充满希望。每每回想起来,我竟会有一丝伤感,为那个充满希望的秋日早晨、那段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而黯然。

与大部分人选择加入学生会或者社团不同,我在大二上学期选择自己创立了一个社团。

这并非我厌倦了学生会里日复一日冗杂的工作,也并非我不甘心继续在其他社团当一名干事,而是因为在大一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公益项目。在那个公益项目的一场分享会上,我聆听了一名曾在云南支教七年的乡村教师的讲座。那位人美心善的乡村教师告诉我,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一群山区里的孩子,但是仅凭一己之力,她感觉太过渺小。其实近些年因为得到当地政府和公益基金的资助,学校的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校园里也配有网络设施和多媒体设备,但问题在于地区太穷,很少有教师愿意到当地任教……

那场讲座之后,那位乡村教师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我感到有什么东西飘进了我的心田,润物细无声。当时的我感到自己被一种力量鼓舞着,但同时我又清晰地认识到:如果我像那位乡村教师一样以一己之力投入支教的话,一方面我还需要再等一两年(要完成必修学分),另一方面我很可能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一己之力十分有限。

我意识到我应该把她的想法传递给更多人,而我的本科院校正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师范院校,不乏有意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只是因为没有信息接触渠道,才没有萌生支教的想法。或许,我可以改变点什么。

筹备工作

有了创立社团的想法,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基于我最初萌发创立社团的想法的初心,我给社团起了个名字,叫“萌芽成长教学社”。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上教书育人之路的准老师们来说,“萌芽”寓意着这个社团将要往大家的心田撒上一些种子,我希望这些种子能够生根发芽,支持着我们的社团成员真正走上支教之路。而对于学生们来说,“萌芽”寓意着我们希望凭借社团的绵薄之力,力所能及地把知识的种子传播到偏远山区,播撒到他们幼小的心灵当中,让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成立社团的过程是忙碌的,有许多材料和表格要填写、盖章、上交,还有许多细节,比如社团标志、社团标语、需要设立的部门等都需要思考。最为紧张的是,当时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百团大战”,这是全校所有社团吸收新鲜血液至关重要的时期。我必须赶在“百团大战”之前把社团成立,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全新的社团,吸收更多人加入我们的社团。

回想当时在各种审批材料面前焦头烂额的自己,我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自豪。我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挺过了一遍遍自我怀疑,打消了一个个想要放弃的念头,最终等到了学校的红章落在《社团成立申请书》上的“同意”一栏。我真的很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在这段艰难的过程中给我的帮助,他们大部分是我的同班同学,其中有人与我一起听了乡村教师的讲座,有的人只听到了我们的转述,但是不管以那种方式获得鼓舞的,最终我们都走向了同一个社团,那就是——萌芽成长教学社。

“百团大战”

社团成立之初只有七个人,我们戏称自己为“社团元老”。虽然社团人数不多,但好在我们赶在“百团大战”之前成立了,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有机会招纳更多的同学加入。

我还记得“百团大战”的前一天,我们七名“元老”开了一个彻夜大会,最后确认了一遍“百团大战”当天各自的分工。每个人都热情高涨,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为了吸引新人准备了一些小礼物,主要是糖果和小玩偶,还计划活动当天在宣纸上用毛笔写寄语作为现场礼物。我们学校的校区十分分散,而“百团大战”恰巧在我们学校的另一个校区,距离我们所在的校区有一定距离。当天一早,七名“元老”相约在校门口,带上我们所有的道具,在秋风中骑着共享单车就前去另一个校区,只为在“百团大战”中占到一个位置最好的摊位。

“百团大战”那天的进展相当顺利,纳新的结果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本校区,总结完当天的战果并安排完后续的任务之后,我给每个成员发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那是一片金色的树叶书签,它代表着我对每一个人的感激之情。我多么希望有一天青绿色的萌芽能够开花结果,落下一片片象征丰收的金叶。

遇到危机

“百团大战”之后,萌芽成长教学社就与大部分社团一样,踏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在后来的一年中,我们办了很多的活动,比如远程教学、作文比赛、日常诵读打卡等一系列活动。社团还得到了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老师们亲自来公益授课,办了一场场培训讲座,学院里越来越多的同学得知了这个社团,纷纷报名加入……

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社团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几次危机。其中有一次比较严重的危机,是一次讲座分享。我们原本邀请了一位老师作为嘉宾来现场做讲座,可是就在活动开始前的半小时,嘉宾突然告诉我们他被堵在路上,估计要迟到很久。最糟糕的情况是,他今天可能就到不了了。

说实话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距离活动开始只剩半小时,来现场参加活动的同学们陆续到达,教室里有一半的座位都已经坐了人。如果这时候告诉大家活动取消,这对于一个新生社团的口碑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况且还有不少正在路上的同学,我们没法及时通知每一个人活动取消了!试想一个兴致勃勃赶来参加活动的同学,辛辛苦苦赶到现场时才发现自己扑了空,他将感到多么寒心?所以我当即打消了取消活动的念头。可是,怎么样在短短半小时之内准备出一份专业讲座呢?好在火烧眉毛的时候,七名“元老”之一有人自告奋勇,告诉我他提前准备好了下次活动要用的 PPT,可以拿来试一试。所幸他的临场发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这才有惊无险地度过一劫。

通过这件事,我也想提醒所有社团活动的策划者,凡事都要准备一个“Plan B”,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再见,再见

伴随着社团如火如荼地发展,一转眼我们就到了大三。大三,这是一个同时充满希望与焦虑,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年级。随着升学、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元老”们陆续提出要退出社团,连我自己也走到了退社的边缘。一开始我非常不舍,在大三上学期课程表上挤满专业课的时候仍然苦苦坚持着。直到大三下学期,面临实习的我才真正意识到,是时候把社团的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任接班人了。

为了能够选出可靠能干的继任者,我们举行了一次相当正式的干部选拔大会。社团成员自愿报名,选择竞选职位,然后上台发言,讲述自己入社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对未来的任职规划,最后由所有人投票决定人选。

事实上,当天的投票过程非常艰难,因为社团内人才济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出了值得信任的接班队伍,然后带着笑容和藏在心底的泪水退出了社团。

如果没有自己亲手操办创立一个社团,真的很难体会把社团交接出去时的不舍、担心与失落。创立社团犹如抚养一个孩子,看着它从襁褓中长大,帮助它逐渐丰满羽翼,最后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时刻,我们带着满满的不舍回望这一年多来的点点滴滴,再将它交接给优秀的下一任管理者。我们虽已离开,但那份青春与美好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