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奔跑就值得奖励

作者: 王亚杰

后来我才明白,急速的奔跑固然了不起,但只要能跑同样值得奖励。就像龟与兔,天然的生理差距注定了起点的不公平。可未到终点的那一刻,谁能预料到结局?老话不是说了么,“只要不下桌,早晚能开席”,只要你还在路上,终究会等来属于你的胜利。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当初的我是压着录取线才考入市一中的,所以整个暑期我都是在幸运情绪的催眠中快乐度过。那时全然没有想到开学后的窘迫与艰难,毕竟实力真就相差在那里。

等开学后拿到班级最后一个学号时,我也不慌不忙:初中大家都是按片区上学,名校学生拼的是经济实力,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一,我能考上就说明了我的优秀。在这种自我催眠下,我完全失去了新起点的紧迫感,不紧不慢地跟着老师的讲解,开始了高中生活。当然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是没有那么拼,但绝对也不算不努力的那种。

第一次月考如约而至,成绩公布,我的班级排名和学号稳稳地重合。就像中间有无形的黏合剂,将它俩紧紧地粘贴在一起。我本来还心安理得,直到我看到前桌的排名。她的学号在我前面,可这次成绩却跃升到中游,简直是跨越式的进步。不安的情绪开始心头肆意地啃啮着,吱吱作响,我坐不住了。是嫉妒吗?我承认有一点。可更折磨我的不是她的优秀,而是她打破了我苦心编制的茧房,这里面的安逸与温暖现在全都被撕裂开来。她的进步凸显着我的怯懦与低能。想到这,眼泪开始不争气地肆意流淌。

曾经逃离,选择放弃

我告诉自己,要跑起来了。月考之后,我从自己的梦里抬起头,用心地关注着周围人的努力,当然重点是我的前桌。可能这就是人性的幽微,对那些高居榜首的人,我更多的是羡慕;而原本同一队伍的她更能激发我的斗志。我发现她真的特别刻苦,争分夺秒地扑在学习上。比如跑操她总比我早到,等我站定时,听到的就是她大声背诵单词的声音;中饭后的午休,她从来没有睡过一次,草稿纸上全是她认真演算的公式;晚自习前的新闻联播时间,她更是没有抬过一眼。

我开始暗暗地跟她较劲,试图比她更刻苦,更努力。早晨我起得越来越早,直到最后我成了第一个到操场的人;午休困了,我就猛地吸一口清凉油,试图让自己的大脑清醒。除了课间必要的活动,我几乎钉在了座位上。当然她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场角逐,所以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奔跑。而我奋力猛追,认为胜利在望,结果期中考试后,她已经冲进班级前十,而我只是逃离了倒数后五名而已。

如果以前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早就欢呼雀跃起来,可那时我脸上阴云密布。我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怎么会如此之大?老天爷为什么偏偏辜负更加努力的我?这之后,像釜底抽薪般,我这沸腾的水再也火热不起来。再看到她的努力,我已完全没有斗志,感受到的全是重重的压迫感。实在调节不了的我,在班主任的帮助下,选择了远离她的新座位。

那个周末,为了缓解痛苦,我买了很多喜欢的甜品:草莓蛋糕、榴梿千层、提拉米苏等。我坐在书桌前,虔诚地一口一口把它们全部吃完。我有意放慢了过程,我让盒子里的奶油跟窗外的太阳一起缓缓落山。我其实并不饿,只是想让甜品制造的多巴胺带我飞出学习的苦海,去一个没有分数没有竞争的世外桃源。

转念重启,跬步千里

我努力地延缓这场味蕾盛宴,我不想吃完。仿佛一旦没有甜品放进嘴里,我就又不得不回到那个跑不赢的卷子与书本的循环。

转变是突然的。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例打印给全年级阅读。她更是在课上一句一句地分析着这篇文章的妙处,从标题到内容,从结构到文笔。那一刻,就像甜品再次融化在口腔。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甜品除了是逃离,也可以是奖励。为什么一定要急速奔跑?每种脚步都有自己的节奏。黑塞在《悉达多》中说过:有的人像一片片落叶,随风飘舞、旋转、摇摇晃晃,最后掉到地上;但还有一些人,好似天上的星星,有固定的轨道。所以,我为什么要拿落叶跟星星比较呢?人只需要关注自己就好啊。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把向外的眼光收了回来。聚焦自己的点滴,只要进步一点,我就随心地拿甜品来犒劳自己。解开了一道难题,背过了一篇英语范文,读懂了一首古诗……这些具体而微的事项让我整个人变得充实而有底气。就这样一步步前进,慢慢地不用甜品奖赏,我也能品尝到精神上的馈赠,开始不知疲倦地一直奔跑在路上。

后来,在新学年调整时,我的学号终于变成了个位数。当然跟前桌还是有差距,但我早就明白了那个奔跑的道理。更何况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要还在跑道上,未来就值得期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