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座让你“上头”的江湖之城

如果你问一个武汉人:“武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他可能会叼着热干面,边走路边回答:“个斑马,武汉啊?就是‘每天不一样’(武汉城市口号),但每天又一样——大得要命、热得要哭、好吃得要死!”

“大江大湖大武汉”:水比陆地还多?过个江就像去外地?

武汉人日常“吐槽”——

“别的城市堵车,我们可能堵车又堵船!”(指长江上的货轮排队。)

“在武汉,‘直线距离500米’,可能意味着你要绕湖半圈!”

武汉别称“江城”,又称“百湖之城”。长江穿城而过,160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让这座城尽染“江湖气息”。

东湖:武汉人眼里超过西湖的存在,水域面积比西湖大好几倍。总长一百多公里的东湖绿道建成后,成了武汉人周末骑行的最爱,吹着湖风好不惬意。每年樱花季,更是美如仙境。

武汉长江大桥:上学时一定学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吧?1957年建成,至今仍是武汉的地标之一。试一试用双脚丈量大桥,远眺一望无际的长江?

江滩:武汉有多处江滩,其中汉口江滩尤为热门,夜晚华灯闪耀,喷泉随着音乐的律动起舞,还能看到对岸层层叠叠的高楼。

而说到武汉之“大”,首先自然是物理意义上的大。关于此,这样的小段子可是毫不夸张——

朋友说:“你一个汉口人跟武昌人谈朋友,这异地恋不辛苦吗?”

武汉地铁说:“光我的2号线跑完全程,就得花上1个多小时。”

天气说:“‘东边日出西边雨’不奇怪哦,武昌的雨下了3个小时还没下到沌口哩!” (注:沌口位于武汉西南,是一个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开发区。)

武汉之“大”,更是吸引和辐射能力之大,带动和引领作用之大。

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武汉历来就有“九省通衢”的美名,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不仅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还拥有众多境外直达航线。大武汉,当仁不让地撑起了长江之腰,引领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武汉三镇”:不是三个“小镇”,更像是三个“大佬”

著名的“武汉三镇”,指的是武昌、汉口、汉阳。名为“镇”,可不是你印象中的那种“小镇”。武汉是一座两江交汇的城市,奔流不息的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城市中央,将中心城区一分为三,所以有了这特殊的地理概念。大概来说,一道长江,一边是“武”——武昌,一边是“汉”,一道汉江再把“汉”分为汉口与汉阳。

武汉人眼中的“武汉三镇”

武昌“学霸区”:高校扎堆,一大堆“985” “211”,街上随便抓个人可能就是研究生。著名的光谷、黄鹤楼、东湖也都在这!

汉口“土豪区”:老租界、江汉路、武汉天地,时尚与历史碰撞,武汉的“小上海”,有钱人特多!

汉阳“低调有内涵区”:工业起家,东风汽车的“大本营”;也搞文旅,晴川阁、琴台大剧院是它的“文艺名片”。

虽然三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对于一些本地人来说,是武昌的就懒得去汉口,是汉口的也懒得去汉阳……一年到头跨镇的次数屈指可数。网友表示,可能是因为三镇都功能齐全,都有大型商业体、三甲医院等,对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方便,所以跨镇不是必须吧!

来武汉,不得不看的“江湖生存法则”

九省通衢的武汉,码头文化一脉相承,江湖气息十足。来武汉上学,请务必掌握以下“生存法则”。

武汉人讲话怎么像吵架?别害怕!

初来乍到的你,有没有被武汉话吓到?有人说武汉话好像“含动物量很高”,走在武汉街头,随处可以听见人说“个斑马”“蒜鸟”……

其实,“个斑马”虽然起源是“汉骂”,但在武汉话中已经演变为一种语气助词,主要用于表达情绪或强调语气,而非骂人,如表达赞叹:“个斑马,这扎实啊!”(意思是“我的天,这么厉害啊!”。)

“蒜鸟”则是“算了”的武汉话讲法。有人在网上问“武汉人怎么劝架?”,答“蒜鸟蒜鸟,都不涌溢”——其实是“算了算了,都不容易”。如今,“蒜鸟”甚至成了网络热梗,被大家戏称为“武汉和平鸟”,还有了可爱的实体文创产品。

所以,真的不必害怕,武汉人普遍刀子嘴豆腐心,看起来凶巴巴,其实很热心!那个一路骂骂咧咧的司机师傅,可能会冒着违章的风险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带你赶上飞机;问路时那个看起来不耐烦的路人,可能会在你走错路时追你几百米告诉你正确的方向。

天气“随机播放”,穿衣须谨慎!

作为著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武汉的夏天热到让你怀疑人生,气温轻松突破40℃,地面可以煎鸡蛋,电动车坐垫能烫屁股。冬天更如“魔法攻击”,湿冷到骨头里,北方人来了都喊顶不住。不过一下雪,武汉就不一样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银装素裹,美得叫人挪不开眼。也难怪一下雪全城沸腾,朋友圈比过年还热闹。

至于春秋,那就是纯“随机播放”,可能让你今天穿大衣,明天就换短袖。有人说武汉的春天和秋天就像渣男——“想来就来,说走就走”。所以武汉人的穿衣哲学就是:“不管天气预报怎么说,包里永远备一件外套,谁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变天?”

武汉交通:来体验科技感、速度与激情!

都说“武汉每天不一样”,在城市建设上那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有几年到处修路,不过这也让武汉的公共交通系统焕然一新。

地铁:修得比蜘蛛网还密!武汉地铁已开通十几条线路,里程全国靠前,2号线号称“全球最繁忙的地铁之一”,光谷广场站早晚高峰能挤到你“双脚离地”。

“人是30分到站的,出站一看50多分了。”徐家棚站因为大甚至火出了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W出口”,网友感叹“好小众的词汇,出口多到荒谬”。

公交:司机是不是都是“退役赛车手”?武汉公交,江湖人称“陆地飞行器”,司机可能会“漂移”,乘客抓紧扶手是生存本能。体验“速度与激情”,坐一次终生难忘。

出租车:师傅的“汉骂”是城市BGM(背景音乐)。武汉出租车司机,人均“段子手+导航仪+时事评论员”。

对了,武汉现在已经可以打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还有倒悬在空中轨道运行的空轨列车等你来体验,科技感十足,现代气息满满!

『过早』文化——有江湖气息的美食之都

“七鸟冇?”武汉人早上见面打招呼,多半要问这句话。其实,它在武汉话中是“吃了吗”的意思。武汉人管吃早餐叫“过早”,有人说“过早”就是武汉人的“信仰”,相当有仪式感。来武汉,你一定要领略一番“过早”文化,尝一尝各色特色美食。

热干面:芝麻酱+碱面+萝卜丁,武汉人心目中的“灵魂食物”,边走边吃是基本技能。

豆皮:糯米+香菇+肉丁,外脆里糯,“碳水炸弹”让人欲罢不能。

面窝:炸出来有点像不甜的“甜甜圈”,配热干面绝了。

糊米酒:香香甜甜,里面还有软软糯糯的小丸子,一口下去,回味无穷!

……

“不‘过早’,一天都不舒服。”

据说武汉人的“过早”哲学就是:可以迟到,但不能不“过早”!

来武汉求学,留武汉就业

武汉是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人数众多,意味着来武汉求学你绝不会孤单,同龄人大把,吃、喝、玩、乐、学,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网友戏称“接待外地学生,武汉有的是经验”。

接住了,如何留下?这是武汉一直以来探索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大力发展产业,抢占新赛道培育增长极。武汉的产业体系兼具广度与深度,优势产业包括光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现代服务、新材料与节能环保等。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和产量已领先于欧洲、北美等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武汉支撑起全国光电子产业半壁江山,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发展中一座绕不开的城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国内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基地,培育出了中国信科、华工科技、长飞光纤等全球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

而武汉汽车产业历史悠久,作为全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之一,汽车产业过去多年都是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除了传统汽车产业优势,武汉还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岚图、路特斯等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总部,容百、中创新航、楚能、比亚迪、骆驼、蔚能等多家新能源电池行业相关企业也在武汉布局落地。如今,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总里程数雄踞全国榜首,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网络性能最优、组网模式最全的5G车联网。

……

发展产业的同时,就业也要跟上。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武汉市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武汉将挖潜扩容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就业岗位,每年筹集就业岗位50万个,其中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岗位占比不低于30%,征集就业见习岗位1万个。

在服务保障方面,武汉提出要落实财政补贴、社保降费、税收优惠等各项举措,按规定对吸纳大学生就业多的企业给予一定支持。精心打造的青年人才社区,居住环境舒适,氛围很好。有的社区内还组建了篮球社、悠游社、潮玩社、知行社等多个社群,每逢节假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群活动。“来武汉求学,留武汉就业”,或许会是你无悔的选择。

这就是武汉,一座让你“来了不想走,走了又想回”的魔幻江湖之城。你可能会抱怨它的天气差、人太多,但离开后,又会想念它的热干面、江风和那些直来直往的武汉人。“逃离一线城市,杀回武汉”,已经是很多走了又回的年轻人的个性标签。

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武汉,真的很让人“上头”!这座城就静静伫立在长江之畔,时刻期待着你的青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