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热潮的背后有什么?
2025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随之而来的是各大科技公司争相以高薪招募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多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一时之间,大街小巷,无论是科技爱好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在谈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热潮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大学里的人工智能学院到底教些什么?我们要不要紧跟时代潮流,奔向人工智能的怀抱?
其实,人工智能并不是横空出世的,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其自提出之日起便持续引发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经过数十年的技术演进,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推荐算法的内容推送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机场、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大幅提升通行效率,搭载智能控制系统的家电设备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从最初的学术概念发展为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
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始于2017年。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2018年,教育部批准35所高校首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标志着该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正式确立。此后,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截至2024年5月,全国已有535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那么,大学里的人工智能究竟学些什么呢?人工智能是一门脱胎于数学、计算机科学、逻辑学、控制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为核心,深度融合多学科知识,如神经科学(模拟人脑机制)、物理学(硬件设计)、机械工程(智能机器人制造)、心理学(智能行为建模);又可与各专业领域结合为“AI+”新兴交叉专业,如AI+金融、AI+医疗,有着广泛的适用领域和就业方向。总之,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都各有侧重。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牵头组建,涵盖高效算法、具身智能、多模态感知、科学智能与交叉应用等领域。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周志华教授团队主导,学院在芯片设计优化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原大数据学院建设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孵化了科大讯飞等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首批立项9个AI+专业,涵盖智能医学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方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侧重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培养实战型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与华为、中国联通、快手、百川智能等共建联合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林学、风景园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等学科资源,聚焦数字生态文明体系和绿色智慧科技创新体系。
……
机遇的背后必然有挑战。作为国家战略布局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作为一门多领域交叉的新型尖端学科,人工智能专业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科特色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考生们可参考院校的办学特点及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同时,我们也期待各高校能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学院办出质量、办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