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服务国家战略,专业持续优化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目的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目前全国共有39所高校(均为“985工程”高校)试点招生,招生专业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核技术、生物育种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

日前,各试点招生高校的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陆续公布,但仍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对是否应该报考强基计划存在疑虑。以下就家长和考生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冷门专业?

毋庸置疑,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设置上的确突出了对基础学科的倾斜,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其背后的深意和后续的发展变化。

第一,基础学科并不等于冷门学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这些热门专业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基础学科对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第二,我们要看到强基计划的发展与变化。自2022年起,强基计划陆续新增了航空航天工程、自动化、飞行器动力工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地球物理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非基础学科专业,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提下,专业持续优化。

第三,本科阶段为基础学科专业,并不等于硕博阶段依旧是基础学科专业。各个招生院校显然会根据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科来对强基生进行培养,这些培养方向不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的高关注度专业。

示例:国防科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相关培养说明(节选自学校的招生简章)

“强基班”按照“3+1+X”本研衔接的模式进行培养。“3”是指在数学、物理学专业的本科基础学习阶段培养3年;“1”是指在本研衔接阶段培养1年;“X”是指通过转段方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的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综上所述,强基计划的初衷是培养国家关键领域的重要人才,并非推销所谓的冷门专业。因此考生和家长在选报强基计划时,无须用常规的冷门还是热门来权衡。

上了强基,就可以“躺平”读研?

和普通类型招生相比,强基计划的招生院校全部是“985工程”院校,层次很高。强基计划是一项培优计划,获得录取的学生,将得到高校精英模式的重点培养。招生院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一般采取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本硕博连读等培养模式。

精英模式的培养也意味着强基班的学习强度、难度、要求等都会比普通班的高。不努力学一样会“挂科”,且动态退出机制也会把不适合的同学转出强基班。而顺利转段,实现本硕连读或者本硕博连读,更不意味着就可以“躺平”了,即便只是想要顺利毕业都需要不断的努力,更不用说想要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强基计划本科阶段原则上是不允许转专业的,即使学生不能适应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也只能转到本专业的普通班,不允许转专业。请考生一定不要勉强选择不合适自己的专业。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填报强基计划?

各招生高校的招生简章明确了两类招考对象的具体条件: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要求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及以上。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一般要求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奖项。

简单地说,学生的平时成绩要基本够得上这39所“985工程”高校,同时还要对拟报考院校的招生专业以及后续的培养方向感兴趣(至少是不反感)。

报考强基计划需要做什么准备?

1.强基计划在所有批次录取的前面,一旦被强基计划录取就不能再参加其他批次志愿的投档,因此一定要想清楚要不要报。

2.强基计划四月份开始报名,且限报一所高校,报考选择难度大。此外,此时距离高考还有约两个月的时间,考生成绩的不确定性仍较大,因此,考生需要对自身成绩、兴趣专业等做出较为精准的评估,以确定目标院校。

3.填报强基计划之后,考生要在高三各轮复习中查漏补缺,尽力提高高考成绩,增加入围概率。

4.强基计划的校测难度比较大,除考查课内知识外,还会考查大量的课外拓展知识、学科竞赛知识等。高考结束之后,考生还要争分夺秒地根据填报院校的要求去做准备。另外,39所强基计划高校的校测均包含体育测试,体育测试成绩影响考生录取,因此,考生平时需多锻炼身体,以应对体测。

强基计划时间表

3月以前——收集院校资料,确定目标

收集院校历年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入围分数、实际录取人数;了解院校历年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及其培养模式;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科学确定院校目标。

4月—5月——院校招生简章公布,进行网上报名

查看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当年的招生计划、报考条件等,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咨询院校招办;按照院校的要求准备报名材料,按时在阳光高考网上报名。

6月——参加高考

高考结束后,可收集院校强基计划的考核试题,提前做好准备。

6月中旬——校测确认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入围机会,将不能参加后续的校测及录取。

6月下旬——查看院校公布的入围名单

如果入围,尽快准备校测。

6月底—7月初——参加校测,由高校择优录取

说明:部分高校的校测在高考后、高考出分前进行,所有报名考生均参加校测,相当于全员“破格式入围”;部分高校的校测在高考出分后进行。

7月中上旬,高考提前批录取之前——强基计划录取

校测后,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校测成绩折算的综合成绩确定录取名单,通常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占比15%。高校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的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的录取。

上一篇: 来自高三的日记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