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坐标系

作者: 于萌

奖学金答辩名单公布的那个下午,我坐在宿舍楼后的草坪上,看蚂蚁列队穿过蒲公英丛。手机屏幕里是我刚打开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里面充斥着“绩点前5%”“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国际竞赛金奖”等字眼。在这些候选人闪闪发光的履历面前,我的履历显得黯淡无光。

朋友抱着速写本坐到我身边,没有说安慰的话,只是低头在本子上画画。我忍不住探头去看,画纸上的几株蒲公英纤毫毕现、绒球蓬松、茎干笔挺,却实在说不上有多美。

“为什么要画蒲公英?”我不解地问。

朋友笑而不语,轻吹了一口气,地面上的白色绒球立刻散成无数小伞飘向空中,在夕阳里泛着金光。她说:“你看,其他花只能停留在原地,而蒲公英能抓住每一阵微风乘势而起,它的舞台是整片天空。”

“可是它飞得再远也只是蒲公英。”我撇撇嘴说道,“它没有桃花明媚,不如玉兰大气,更比不上远处花坛里姹紫嫣红的郁金香。”

朋友摇头,说道:“这只是你的一家之见,俗话说‘各花入各眼’,有人喜欢牡丹的华丽,就有人喜欢蒲公英的灵动。”

“但你无法否认在大多数人眼中蒲公英的观赏价值就是不如牡丹。”我不服气地反驳。

朋友笑了笑,指着几只绕着蒲公英打转的蚂蚁说道:“所谓的观赏价值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定义和评价。对蜜蜂来说蒲公英是养料,对蝴蝶来说蒲公英是繁衍的温床,对蚂蚁来说蒲公英是迁徙的中转站。它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从来不会因为人类居高临下的审视而改变。”

我被朋友说得哑口无言。我必须承认,这株看似不起眼的植物,的确承载着如此多生命的期许。

“再说了,即使在人类的评价体系里,蒲公英也有自己的价值。”朋友继续说道,“在你眼里蒲公英只是杂草,可是在中药铺里,晒干的蒲公英根是能清肝明目的药材;在画室里,艺术家能用蒲公英的黄色花瓣调出独特的色彩……你看,它有多大的价值取决于你从什么维度去看它。”

听完朋友的话,我忽然惊觉,自己始终被困在由绩点、奖项与世俗成就构筑而成的三维坐标系里。我为每一次考试结果辗转反侧,为每个小数点后的差距黯然神伤,却从未质疑过坐标系本身的合理性。我总是试图在别人的坐标系里找到自己的坐标,结果注定不如人意。

晚风掠过草坪,蒲公英轻轻蹭过我的掌心。那些“不够闪光”的日常突然变得清晰起来:连续3年担任新生引导志愿者,我记住了所有通往教学楼和宿舍的小径;周末当家教赚生活费,我收获的不只是银行卡里的数字;做事情总是“3分钟热度”,但也让我积累了摄影、烘焙、钩编等“不精通但快乐”的技艺。如果卸下世俗坐标系的重轭,那些对幸福的感知、对陌生人的善意、对生活保持好奇的能力,何尝不是独特的生命坐标?

我突然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挤进标准框架,而是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扎根。就像蒲公英不必和牡丹比华丽,和桂花比香气,它有自己的坐标系。每一朵飘散的蒲公英,都充满着无限可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