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主播的营销密码

作者: 清池

从业者:清池

从业年限:2年

一句话感受:既然嘴里说着“家人们”,就要像爱家人一样爱产品和顾客

从业地点:西安

对口专业:经济管理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市场营销等专业

从业门槛:大专及以上

能力要求: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的沟通力、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快速的应变能力

晋升路径:助播→主播→头部主播

薪资水平:影响因素较多,无法界定标准

入职提醒:千万要淡定,不要因为出现一点意外而乱了阵脚,这可是直播!

商业世界变幻莫测,时常三五年就转了风向。作为市场营销团队中的一员,我们总能最先感受到商业“风向标”和营销模式的转变,连带工作方式也会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甚至转变。就像我,短短两年间,从在幕后做文案策划被老板和大环境“赶鸭子上架”,转战新媒体矩阵,逐步开启了直播带货的探索之旅。

带货主播的基本修养

起初,同样是抛出一句“家人们”,别的主播立即能吸引来粉丝互动,而自己的直播首秀却只有几个熟人观看。同事在一旁示意,要微笑。可能一到镜头前,我活泼的一面就会丢失,只剩拘谨严肃的一面被呈现在镜头前。

小小的直播间就是主播的大舞台,要在有限时间里始终保持情绪稳定,口播语速、镜头感、反应能力、场控能力也要始终保持,还要让粉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单。这对我来说,真是脑力、体力、情商的多重考验。为了挑战自我,更是形势所迫,我学着嘴角始终上扬,嘴巴里加点“糖”。

转机是在今年夏天的一次墨镜直播专场。开播前几天,我就像备战考试的学生一样,每天苦背每款墨镜的品牌、型号、功能、优点、材质、价格、适合脸型等。开播后,我一边有条不紊地解说每款墨镜的属性,一边关注粉丝留言,逐一回复或试戴。因为准备充足,那场直播全程流畅,加上试戴效果直观,当天的观看人数、点赞人数、关注人数、下单量都出现了“小阳春”,这让习惯躲在幕后的我有了一点自信。

带货主播要自带亮点

直播带货,流量是王道。为了引流,我们绞尽脑汁:花钱买推流,邀请知名人物入驻直播间造势,甚至倡议全公司员工在朋友圈进行宣传。不过从效果来看,关键还看主播表现。

作为一名合格的主播,必须要有同理心,明白粉丝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粉丝进入自己的直播间,基本是图轻松愉悦的观看体验,顺便买些物美价廉的商品。颜值不够者,亲和力来凑;颜值姣好者,才艺表演、说学逗唱就是锦上添花。

为了避免粉丝腻烦,我还拉上工作搭档东哥,将二人日常唠嗑的场景搬到直播间。借由生活日常切入话题,两人一逗一捧将氛围烘托起来,再丝滑介绍产品,果然引得不少网友关注、点赞、下单。

因为我们直播间的谈话内容比较“接地气”,时常会有粉丝留言互动,这时我们会立马回复,以免粉丝感到受冷落而离场。直播开场、关注人数达到预期、重点产品推介前等关键节点,我们会提出送福袋、发红包等福利,如此可以往直播间加一把“火”,好保持热度不衰。

带货主播的进阶之旅

有过几次直播的效果较好后,我们好像有点飘了,觉得直播也没有那么难了,毕竟在直播间和同事聊聊天,再跟屏幕前的粉丝唠唠嗑,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直播的任务也完成了。不过,面对稀少的下单量,我们又懵了。从吸引粉丝观看到引导粉丝下单,才是带货主播进阶的关键。毕竟,主播带货本质上是一种销售行为。

带货初期,我迷茫混乱过一阵子,有时前面的产品讲解太啰唆,等到介绍主推产品时,所剩时间又不多了,只能草草收尾,直播节奏彻底被打乱。多次学习、实践后,我才明白产品讲解其实也有万能公式。只要依照“我是谁(产品描述)”“粉丝为什么要买它(产品使用场景)”“为什么要买我推荐的(品牌、资质、服务、口碑等优势)”“为什么要现在买(活动优惠,名额有限)”这样的口播框架推进,再抛出“5,4,3,2,1,上链接”的口号,基本都能收到后台下单反馈。

因为是第三方平台投放流量,每五分钟我们就会迎接一波推流小高潮,这时就可以趁机再推荐一遍产品。不过,我们要机敏筛选出精准人群再上链接。这非常考验主播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比如,正当我推荐A产品时,直播间又有好几个人留言咨询B产品,这时就要快速主动发问:“刚才咨询B产品的家人还在吗?在的话,扣1。”如此丝滑的话术过渡,如洒下的一把鱼饵,瞬间汇聚鱼群。然后我再通过强调产品优势,以及低价、限量、送运费险等福利达成逼单交易。

直播间始终人气爆棚的带货主播会将平台规则、场景布置、品牌、价格、福利与个人逻辑、高效实用的话术融为一体,缓缓推出一款恰到好处的心仪产品,让粉丝觉得主播对产品的喜爱发自肺腑,主播在真心诚意地为顾客考虑,这才是“高段位”带货主播的营销密码。

就连我自己也在一次探店直播中暴露了“吃货属性”,全程津津有味地介绍美食烹制方法和分享试吃体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经过语言、神情的包装渲染,隔着屏幕都让人口角生津,直播间顺势高频投放的美食优惠券也分秒爆单。

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每次两个小时的直播结束后,我只想大口喝水。盯数据的同事则习惯性地闭目养神,而场控早已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完成一场圆满的直播,可不是主播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齐心协力。

每次越临近直播,我们的部门会议就开得越密集,直播平台、前期选品、场景搭建、直播预热、人员分工、物料准备……每个环节都有讲究,容不得一丝马虎。甚至连何时发放福袋、发哪样福袋、多久发一次福袋这样的细节也大有讲究。

直播时,现场人员也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场控是总指挥,有同事紧盯直播后台不断刷新的数据、留言,有同事快速切换上线产品名录,还有同事忙着整理、传递产品……而我最担心的,是负责场控、数据监控的同事忽然站起来,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意外突发,比如话筒掉线、搞错上线产品、口播失误,等等。

从幕后来到镜头前,从照本宣科到收放自如,我慢慢适应了直播带货的节奏,享受跟粉丝聊天、推荐心仪产品的过程。如果想在直播带货这片“蓝海”有所成绩,唯有潜心学习、沉淀,才可能等来转动命运齿轮的那一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