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错专业,才不是你消极的理由
作者: 清池有人说,比起读一所好大学,选对专业更重要。然而每年依然有许多学生因为读了不喜欢的专业而感到苦恼,甚至有人直到走上工作岗位,经历频繁跳槽与“试错”,也未能确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怎样才能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万一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听了我的故事,或许你会有所启发。
选专业这件事,容不得随性、要强
没错,我就是那个选错专业的“不幸者”。造成“不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一直以来都只看重总分名次,而忽视了个人喜好;比如我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规划,而我的家人也没能给出建设性意见。
高考结束后,父母殷切又小心地询问我考得如何,在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们终于松下一口气,此后便对我“放手不管”了,独留我面对着数百个专业,陷入迷茫。
最终,要强的我偏执地认为往届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应该就是最优选,于是草率地填报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一个月后,一封火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我手中,我心头悬着的那块巨石终于落地了,整个人也变得松弛而慵懒,只是在看到“工商管理专业”这几个字时会迷茫一下子。
困于“不喜欢”的囹圄中
终于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新鲜的大学生活一下子冲淡了我心头的迷茫,我的世界被丰富的社团活动、联谊比赛所填充,不多的课业倒成了大学生活的点缀。直到忙碌的大一学年结束,我心头的迷雾又升腾而起:一节节管理学理论课听得我一头雾水,看到满纸的会计数据就头昏脑涨;每次去图书馆查找经济管理类的书籍时,我的目光却总是流连于文学区域。
随着大二专业学习任务的加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对本专业提不起兴趣。每次遇到不喜欢的课程时,我就会准备一两本小说杂志,躲在教室后排偷偷地看。后来,我的胆子越来越大,甚至和一些同样不喜欢本专业的同学一起逃课。这样混沌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二学年结束,我的专业课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可怕的是自己对此竟然平心静气地接受了。想想都觉得悲哀,我曾经是从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的佼佼者,却因为选择了一门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如今只能混迹在及格线的边缘。
我也会羡慕那些依然保持旺盛学习力的同学,他们好像幸运地挑选到了自己擅长且喜爱的兵器,斩获各种证书、奖学金,活成了闪闪发光的样子。而我呢,只因为拿到了一把不称手的兵器,索性摊手放弃,任由凛冽的寒风从空空如也的掌心呼啸而过。
直到有一次,我见到一名成绩优异的同学正在积极备考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一番交流后,我才知道她其实也对本专业无感,但未来却想从事与财务有关的工作,因此她仍然选择努力上进。她说:“不喜欢这个专业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努力的借口,专业、大学只是一个平台,学到的知识才是我们要争取的本领。”听了她的这番话,我陷入了沉思。
既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喜欢什么,那不如早日重整旗鼓,寻找自己的热爱所在,而不是每天颓废抱怨,虚度时光。
敢于探索的人,最先享受世界
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一直以来,语文都是我学得最轻松的科目,我甚至在初三时创造过连续几次月考语文单科第一名的奇迹,我的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原来,我一直忽视了自己最可贵的“长板”。既然已经错过了转专业的时机,那我不如另寻出路,奋起直追。
首先,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依然重要,毕竟在求职的时候,本专业的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参考项。此外,该考取的资格证书务必要拿下。在啃读专业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喜欢的其实是一些宽泛、冗杂的管理理论,对于具体的技术或实践型科目,我还是颇有兴趣的。在了解了本专业未来的从业方向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之后,我忽然发现课堂上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其实并不缥缈,只是自己并未沉下心来听讲罢了。
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我喜欢去图书馆借阅喜欢的书籍,选修喜欢的跨学科课程。在此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些来自外语系、中文系、传媒学院的小伙伴,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分享,甚至与他们合作摘得了省级大学生广告设计比赛的金奖。在那次广告设计比赛中,大家一致采纳了我的创意和提案,这让已经接受了“平庸”人设的我体会到了久违的自信和万众瞩目的感觉。
到了大三下学期,带着日常坚持撰写的诸多稿件,我成功加入校新媒体中心,成为一名采编,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一起参与主题策划、编辑校对等工作。当我看到自己撰写的推文获得了极高的阅读量和点赞数时,我的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
充实而快乐的跨学科学习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未来不该因为一门专业而受限,只有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将自己打磨成一颗足够耀眼的钻石,未来才不会被拘束在哪条项链之上,因为本身足够璀璨,置身何处都会光芒四射。
拨云见日,找到心之所属
大学毕业后,我本着“专业对口”的想法,从事一份与数据、报表打交道的采购管理工作,每天过着程式化的生活。文字,成了我单调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也是我抒发情感的一扇窗。下班后,我习惯第一时间打开电脑,阅读喜欢的电子书,在个人博客上写下今天的生活感悟。有一天,我那单调的生活中竟开出了一朵娇艳的文学之花——我的文章发表了!随着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终于,在毕业后的第三年,我带着发表的文字作品,毅然改换职业赛道,从零开始成为一名文案策划,过上每天与文字为伍的理想生活。
偶尔回望曾经的选择,我不禁心生唏嘘。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我度过了一段迷茫的时光,内心一直被“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割裂感撕扯着。好在,我没有放弃,在迷茫的生活中尽力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终于迎来了拨云见日的一天。曾经和我一样感到迷茫的大学同窗,如今他们基本都从事着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职业,也有人依然在迷茫中跳槽或虚度光阴;而那些在大学时就做足准备的人,早已将自己人生的大船驶向了更开阔的海域中。
因为未知,人生之旅才尽显奇妙。读一所怎样的大学,学一门喜欢或不喜欢的专业,往往只能决定我们的初始状态,不能左右人生的终极航向。如果你也正在为专业感到苦恼,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做什么,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然后执着地坚持下去,相信答案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