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践连连看!
作者: 姚妤大学四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从学校向社会的蜕变,是从学生向大人的成长。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比赛、兼职、实习等。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学中的各类实践活动。
第一类:专业课实践
这类实践一般于大三学生选择了小专业后与理论课一起教学。实践流程为,学校或学院指明实践任务后,由专业课老师带领,于指定的场所开展,实践结束后上交实践报告或参加实践考试。
专业课实践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其指向性明显、任务性强、技术含量较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奠定基础。
以我所在的水利类专业为例,我们的专业课实践分为校内实践练习和校外实地考察。
校内实践练习如水环境数学模型实验,于实验室或实验场地开展,内容为试剂调配、化合反应、数据测算等,结课要求是提交数据报告以及参加闭卷考试,考核对象为个人。
校外实地考察如地质实习,由专业课老师带领,于外市秭归县进行,内容为结合专业理论课,实地考察岩层,结课要求是用实地考察的数据绘制有固定要求的地质图以及进行小组实践报告,考核对象为小组全体成员。
总的来说,专业课实践技术含量较高,学分占比也较高,是相当重要的一类实践,希望大家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类:专业内的拓展实践
这类实践一般在大一、大二进行。实践流程为,学院发布课题后,院内同年级的学生自主组队,在寒暑假期间由课题老师带到指定的地点开展认识学习,实践结束后上交实践报告或感想心得。
这类实践自主选择性高、社会性广、趣味性强,且不计入学分,主要作用为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从而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如大一的暑假,我选择“成都水利系统”这个软课题后,便与我的组员们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成都。到达成都后,我们去当地的水务局参观了河道管理运行系统,也去成都的活水公园了解了府河河水的净化过程,还去岷江看了都江堰这个被人景仰了千年的水利奇迹……实践结束回学校后,我们每人提交了一篇课题报告以及一篇感想心得,如此,这个实践活动就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你的课题报告获得了相关的奖项,可以有一部分资金,不然这类实践的大部分费用还是要个人承担的。不过,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参加这类实践,因为不仅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访专业领域,还可以利用晚上等非计划时间在当地参观旅游,能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
第三类:跨专业的拓展实践
这类实践与第二类实践相似:一般在大一、大二进行,学生自主组队,在寒暑假期间到指定的地点开展认识学习,实践结束后上交实践报告或感想心得。不过这类实践通常先由学校发布大概的选题分类大纲,学生再自主选择角度进行课题申报。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实践可以跨学院、跨年级组队,多元性强、广泛度高,大家可以借此机会从其他专业的角度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运行周转情况。
我在大一暑假时与信息管理学院的大二学生一起申报了一个叫“行走中华·寻访名企”的项目,这是一个大类项目,被分成了四条线路:广深(广州深圳)线、北京线、上海线、武汉线。
我们小组负责的是广深线,要做的是去广州、深圳的知名企业参观其办公环境等。通过参加OPPO、墨子谷、优谷朗读亭等企业的座谈会,我们了解了这些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这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等。
通过这类实践,大家会对就业、职场、社会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比起纯粹的实践,跨专业的拓展实践更像是实践与旅游的结合——任务性没有那么强,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等。不过,参加这类实践时最好是小组出行,这样安全性比较高。
第四类:校外实践
这类实践的大部分机会都不是学校或学院给予的,而是需要大家自己去关注相关公众号发布的信息。
大二的时候,我对自然教育、自然资源等方向很感兴趣,于是就关注了一个名叫“自然教育网络”的公众号。偶然的一次,我在这个公众号上看到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正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投了一份报名资料,没想到最后竟然通过了。虽然这个活动举办的地点离我的学校很远,但我还是满怀热忱地去参加了。
在这次实践中,我对自然教育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很多年的前辈,以及许多工作多年仍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热忱的从业人员。他们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得以一直秉持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对待我的学习。
这类实践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大家持续关注一些公众号。另外,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时不要过多犹豫,与其将时间花在思考自己够不够格、实践有无意义上,不如迈开第一步,将报名资料投出去,说不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第五类:兴趣活动实践
这类实践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大家可以在学习之余,去社团参加一些可以提升技能水平的实践活动。
这里有个小窍门要告诉大家——要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就要多加不同年级、不同学院同学的微信。
因为消息是有一定的封闭性的,文理学部的同学习以为常的社团活动,工学部、医学部的同学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所以,大家要从多认识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同学入手,拓宽自己的消息渠道。
我很喜欢志愿者服务活动。某一天,我在信息管理学院一位学姐(这位学姐正好是我在跨专业的拓展实践中认识的,且在同一个小组。看,以前参加的实践又给了我新的机会!)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个关于义卖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吃一惊,因为我所在的工学部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后来我打听了一下,这个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文理学部已经人尽皆知!这件事之后,我就非常警醒,因为消息的封闭性真的会让很多潜在的机会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以上就是我对大学中常见的实践活动进行的一个分类总结,当然,实际情况也许会更加多元化,大家的选择也会更多,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记住:迈开第一步,勇敢地去尝试,以及参加了就一定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