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求学记·下一站,蓝天与海风,浪漫与自由
作者: 韦佳 卢念平 佩佩这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在都市的繁华之外,更有一份独有的浪漫、纯净的气韵,令人流连忘返。
这是一座自在的城市,蓝天白云,大海一望无际,漫步在沙滩,听海风温柔的呢喃,没有车马的喧嚣,忘却尘世的烦扰,心灵也会回归宁静。
这是一座美得让人心动的城市,街道干净整洁,高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小巷中静静地盛开着各色鲜花……去鼓浪屿看看,不要说各种五颜六色、造型别致的小店,就连脚下的地砖都很美!
很多人爱上一座城市是一个“慢热”的过程,而我对厦门则是“一见钟情”。抵达厦门的第一天,走出厦门火车站,我看到的不是拥挤的人流和车辆,也不是高得遮挡住地面的立交桥,而是蓝天白云和热情绽放的三角梅;车站门口的志愿者不仅有年轻人,还有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带着自己的孙儿仔细地清扫灰尘……就这样,我爱上了这座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市。
暖风碧海等花开
自然之美渗透在厦门的每个角落。厦门不像其他城市那样建有许多专门供人游览的公园,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因为没必要。滨海之城,蓝天白云,海风轻柔,加上绿化程度很高,鲜花绿草是“常住居民”,简直每一个小区都可以称为“公园”。
在厦门,你若想登高望远,可以选择去鸿山公园。公园顶部有“临海揽胜”景区,可以纵览市区全貌,远眺鼓浪屿。若是有雨丝穿过林间,则更为美妙:细雨如织的静谧之景与山上佛寺、书院的雅致氛围相得益彰。
鸿山之美需要静观,而环岛路的美景则需要骑自行车领略。从厦门大学出发,途径胡里山炮台、椰风寨,直至国际会展中心,许多著名景点都在环岛路旁。甚至不一定要进入景点内,光是沿途风光就让人目不暇接:蓝色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碧绿的草地,让人心旷神怡。闲暇时去海边,赤足在海水中游嬉,看灿烂的余晖洒满远处的海面,是何等惬意。
厦门岛内美景如斯,若是想要欣赏园艺花卉,或者拍摄人花相映的汉服照,可以选择四季花开的园博苑:秋冬时节,残荷已退,澳门园里的落羽杉显出古铜色,而苏州园的美丽异木棉却初上粉妆……无论你走到哪里,美丽的厦门都不会让你失望。
人文厦门,浪漫与自由
浪漫与自由,是我心目中形容厦门最恰如其分的两个词。厦门很早就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处处显示着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这座美丽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街头巷尾常能看到异国的面孔。在这里,可以轻松结交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圈。行走在厦门街头,古旧的闽南小店与雅致的欧式建筑交替呈现在眼前,这种景象不显突兀,反而给人带来和谐之感。
如果你去过沙坡尾,你一定会爱上这里的店铺,这些店铺没有统一的“着装”,从外墙、门脸到招牌、内饰,都彰显着店主人独特的审美。有的店铺像是来自日本北海道,有的又像是来自某个北欧国家,这种在装潢表达上的无拘无束,让我为之着迷。在厦门大学,还有著名的涂鸦墙,那些肆意的线条和色彩,张扬个性又不失艺术感,充满了自由与浪漫的气息。
曾经路过一个鲜花摊,摊主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我一走近,她便开始热情地向我介绍每一种花材的名字。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独属于厦门人的小小浪漫,这种浪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仿佛与市井烟火气合二为一了,融入了厦门平凡的每一天。
闲暇时,可以去海边看看街头艺人表演。夜幕降临,他们时而用乐器与月色和鸣,时而用歌声倾吐年少时的梦想,时而停下来,与来往的游客热情互动。据说很多独立音乐人都有在厦门买房,他们中的许多人去过北上广,住过地下室,但最终选择来到这里,吃一碗热腾腾的早饭,安心地与自己、与音乐相处。厦门,就是这样一座能让人随心所欲,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生活的城市。
·城市名片鼓浪屿·
鼓浪屿名声在外,早已成为厦门的城市名片。日光岩下的三角梅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岛上的榕树、凤凰树傲然挺立。这个小岛上除了有林语堂故居和爱乐乐团,还有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等人文建筑。
鼓浪屿曾是很多华侨实业家的居所,当年他们所建的庄园如今已成为鼓浪屿的特色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菽庄花园,园林面积虽然不大,但它将江南园林和台北板桥建筑融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初入园内,游人的视线被园内一堵黄墙挡住,转角之后忽见大海,内心豁然开朗。这种匠心独运的“藏海”景观,不失为中外园林史上的一大妙笔。
除了赏心悦目的园林,岛上的各种小店也让人惊喜连连,它们没有被外来的时尚潮流淹没,保持着传统特色。许多人来鼓浪屿游玩都会买一本盖章本,每去一家店铺就盖个章,“文艺青年玩转鼓浪屿需要一整天”所言不虚!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一所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大学。一百多年来,学校秉持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果要按照我的心意给厦大起个昵称,我想叫它“最潮的大学”。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厦大很潮,这里的潮不是指湿度高。它像是高等学府中的弄潮儿,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踏着巨浪勇敢地向前探索。厦大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是大海的孩子,它的血脉里流淌着浪漫与自由。一百多年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了厦大,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铭刻在每一个厦大人的心中。“上善若水”,厦大像水一样包容、宽广、生生不息,厦大人像水一样自由、奔放,流向五湖四海,去往一切需要我们的地方。
厦大的潮在于它的建筑。校园内的建筑风格是别具一格的,红顶白墙,是中西风格的碰撞、古典与现代的交融。红顶即中式的顶,有闽南燕尾脊结构;白墙是西式的“身体”,通体气派,远看宏大,近看又有细节可以品味。校史馆的五彩雕梁更是美轮美奂,像春天的雨燕在舒展身体,从侧面看,翻飞的屋檐重叠在一起,就像崇山峻岭,那精致的水纹和龙纹象征着生命力和祥瑞,绿色瓦片的撞色设计让整个建筑显得不落俗套。有校友航拍过厦大建筑群,那些排列整齐、具有对称美的建筑物,仿佛几何图案构成的抽象画作,让我不禁感叹自己何其有幸,能在这样的校园里读书学习!
厦大的潮在于它的创新。你能想象我们有专门的体育课教学生如何爬树么?你敢相信学生们会一本正经地练习八段锦、六字诀功法,仿佛武侠小说里的画面么?随着飞盘运动的兴起,不少年轻人喜欢上了这种具有社交作用的运动,于是2021年,厦大就新增了一门叫极限飞盘的体育课。如此新潮的学校,就属厦大了。
除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厦大还有让人忍不住“N刷”的博物馆。校园内的人类博物馆是一座人类学专科博物馆,由第一届厦大毕业生、人类学家林惠祥创办。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闽南文化信仰展馆,参观时能领略到东南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历史的印记,是人类学专业的同学们心中的瑰宝。
厦大教授王传超曾说,世上本没有学科之分,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未知世界,学科交叉和融合才能让学者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他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厦大人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他们一直在努力学习和探索,绝不止在某一个方面出色。我的室友本专业的成绩是班里的前三名,辅修专业的成绩也名列前茅,还常常去听其他专业的课。不仅如此,她还多才多艺,是学院的“十佳歌手”。我钦佩和喜爱的厦大人当然不止她一个,在这里,我结交到了许多至交好友。除了学习,我一有机会就会和他们一起外出“探险”,还成功学会了攀岩、冲浪等运动。
当然,我心中厦大最潮的地方还得是那勾起我无限回忆的涂鸦隧道——芙蓉隧道。芙蓉隧道堪称厦大最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一到节假日便游人如织。我很少看到其他学校有涂鸦墙,更不用说这么长的一条密布着学生涂鸦画作的隧道。墙上的一笔一画,是无数个厦大学子的精神角落。
芙蓉隧道的涂鸦有各式各样的风格:有含蓄的,也有张扬的;有粗犷的,也有细腻的;有华丽的,也有朴素的;有极具国风之美的,也有吸纳外来风格的……说不清这里有多少种色彩,留下过多少个创作者的痕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隧道里看到过的一句英文,“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than winning or losing”,大意是人生中有很多比输赢更重要的事。是啊,我们努力读书,不断奋斗,为的不是与他人争输赢,而是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自己。
这些都是厦大告诉我的。在我心中,这样的潮,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 最美图书馆——厦大德旺图书馆 /
“周末去图书馆看电影吧!”“什么?去图书馆看电影?!”
没错,厦大翔安校区的德旺图书馆里就有一个小型电影院,大名叫“光影坊”,是专门为学生提供电影分享及教学辅助的小型现代化影院空间。因电影院容量有限,所以观影需要提前通过校园网预约,先到先得。你可不要以为这里放映的电影都是“古早影片”,从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到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再到治愈系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各种风格的影片都有。同学们注意哦,若临时有事无法到场,一定要记得取消预约,否则系统将暂停预约权限15天。
德旺图书馆颇负盛名,还因为它又大又气派。它的建筑单体面积达7.372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47.7米。它外观宏伟壮丽、气势磅礴,是典型的嘉庚风格建筑——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线脚装饰,楼群为“一主四从”的组团结构。馆中厅为椭圆形的挑高设计,抬头仰望,视线可透过9层楼高的玻璃屋顶直入苍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红瓦白墙的德旺图书馆就是整个校园中最亮眼的存在。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以下简称“集大”)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集大和厦大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地理位置上很近,在历史上则如同姐妹——集大和厦大都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在我看来,集大虽然没有厦大那么出名,但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校园风光,可一点也不输给厦大。它就像一个未被游客发掘的宝地,静静伫立在那里,在日复一日的岁月流逝中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魅力。
在我心中,集大就是美的集合。还记得我初中毕业时,和父母偶然来到厦门旅游,父母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说退休后想住在海边的别墅里,种花、养鸟,而我则在心中暗暗立志要考上这里的大学,不仅是因为厦门的绝美环境,还因为这里的人身上散发出的浪漫气息。你永远也想不到一个内陆城市的孩子对大海有着怎样的向往。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就对自己说,既然要去集大,那么就用这四年,仔细地收集我心中的万千美丽吧!
集大有很多个校区,每个校区的环境都很优越,建筑保存得都很完好。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校园里有太多美景,充满青春气息,所以经常被剧组作为取景拍摄地。前几年大火的《左耳》《谁的青春不迷茫》是在财经学院的古门楼取景拍摄的,而《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我的早更女友》则是在航海学院的白楼拍摄的。在蓝天和绿树的映衬下,集大具有闽南风情的建筑被注入了独特的气质,站在楼下随手拍一张照片,都是满满的“电影味儿”。
逛腻了校园,还可以坐着公交车,去看看厦门这个可爱的海滨城市。我的手机里存储了上千张照片,海边落日、七彩晚霞、椰林树影、海上列车……你可知道,黄昏时的云是千变万化的,每一天都不同,仿佛每一天都重获新生。你可知道,坐拥大海的那些日子,我的内心是多么的明亮。我很喜欢去海滩上看海水冲过来的小贝壳、小海螺,它们每一个都不一样,五彩斑斓的小小身躯上有着精致的几何线条,每一个都像是自然界孕育出的宝石。我喜欢逛财经学院旁边超有烟火气的美食街,每到夜晚,人声鼎沸,灯光在烟雾中闪烁着朦胧的光影,各种美食香气四溢,让人目不暇接。夏天去那里吃一碗奶茶味冰沙,简直不要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