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类基础专业选择需慎重

作者: 明赞

一、什么是文理类基础专业

平常我们所说的“文理类基础专业”一般指的是文、史、哲和理学类专业。具体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传播学、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它们大多是以“学”字结尾的学科,培养目标是教学和科研人才,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较少涉及现实生产和应用。

二、中小学教师是文理类基础专业的重要就业去向

因为学习的是基础理论,不直接面对生产和应用,文理类基础专业本、硕、博就业主要集中在公务员、大中小学教师、公司文职以及科研院所、出版社、博物馆等与书本、公文打交道的行业领域。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看,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1073.93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21.4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73.4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207.49万人。相比之下,据网络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有716.7万公务员,科研院所人员规模不大(中科院也才10多万员工),公司文职需求受经济影响起伏较大。从以上几个行业吸纳就业的规模不难看出,中小学是文理类基础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就业去向。

读者可能对1400万这个数据没有直观认识。作为对比,全国电网总员工加起来180多万、铁路员工204.5万、三桶油全国总员工加起来88万。中小学教师数量约是电网、铁路、石油三个行业就业人数总和的三倍。教师岗每年会解决50—60万毕业生就业,对比电气、机械等传统工科每年毕业的10万人,就业影响不可谓不大。

可以说中小学是文理类基础专业最大的就业蓄水池。

三、师范类就业紧缩,影响所有文理类专业

随着出生人口减少,中小学这个就业蓄水池在未来7—10年将急剧萎缩。因为无论是哪级哪类学校,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都有固定的比例,小学阶段大约17∶1,中学13∶1,大学18∶1,学生变少了,需要的老师一定会变少,小学、中学、大学无一例外。

2025年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4年本科毕业或是7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中小学教师岗竞争将会异常激烈,供需矛盾将在10年后达到顶点,并且短期内无法解决。

四、学历内卷只会推迟危机

“本硕就业形势严峻,努力读到博士,毕业后进入大学教书怎么样呢?”

从时间上看,大学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平均4年,博士毕业大概率是11年后了,这还得考研“一战上岸”或者保研、博士只延期一年。11年后的环境是什么样呢?2022年全国普通大学一共招生967.45万人,而当年出生人口已经跌破1000万了,就算把所有适龄孩子都送进大学生源也快不够了。我们以英国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英国,其大学招生人数始终无法突破适龄人口的70%,也就是说总有30%的孩子不适宜上大学或者放弃上大学,因为就算上了一个末流大学出来还是从事和不上大学同层次的工作,何必浪费时间。按照 “出生人口乘以70%等于大学入学人数” 这个算法,国内现有的大学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并不会太远。

综上所述,仅从就业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建议考生和家长慎重选择文理基础类专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