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多学府,松花江畔好读书
作者: 郑一斐 朱艺 陆蕴
东北从来不缺好大学,但要不要去东北读书,这仍是一个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纠结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其实质是你要不要为了更好的教育背景而放弃一定的地利。具体这个教育背景和地利哪个更重要,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与其空纠结,不如来具体了解这个地域,了解这里的大学。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吉林,走进吉林的高校。
说到吉林,总叫人想起神圣巍峨的长白山和奔腾不息的松花江。雄壮的山河养育了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而吉林人的努力又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个与众不同的吉林。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泛海曙,独峙大荒秋。”清代诗人如是形容长白山。长白山是吉林风光的杰出代表,以其雄奇和神秘满足了无数书迷对“云顶天宫”的幻想。还有那群山之间的一汪碧水——云遮雾绕的长白山天池,其风光之美足以让世人拜服。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
还有伪满皇宫博物院,这也是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景区之一。作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时的宫殿。伪满皇宫博物院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吉林的自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城市之景也引人驻足。
“长春好,长春好,长春汽车满街跑。”省会城市长春被誉为“北国春城”,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有着深厚的工业底蕴。
除了长春,吉林市也为人所熟知,它是全国仅有的一座与所在省份同名的城市。吉林市被誉为“雾凇之都”,是国内有名的冰雪旅游城市,还是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的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的朝鲜族风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另外,吉林市东部山区素有“林海”之称,也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其中人参和鹿茸产量居全国之首。
除了多姿的景观,吉林的美食也叫人难以忘怀。汤汁清爽、酸辣可口的朝鲜族冷面可谓远近闻名;香甜软糯、芳香浓郁的朝鲜族打糕更是驰名中外,雪白绵软仿佛朵朵棉花的豆沙球在油中滚过,裹上一层白糖,真是叫人欲罢不能;味道可口的熘肉段和锅包肉书写了肉食的传奇;用带着冬日味道的酸菜炖上白肉和血肠,人们关于炖菜的全部幻想便得到了满足;新鲜肥美的鱼从查干湖的冰下而来,这是自然对吉林人民最好的馈赠;冬日,雪糕冰棍一箱一箱地码在街边出售,巨大的城市就是天然的冰箱……
·南方人之吉林印象·
大澡堂子对南方人的冲击简直太大了!有老乡(不是我!)第一次去是穿着内裤洗完的,全场焦点!如果你很介意,最好报考那些宿舍卫生间有热水器的学校。不过,大部分南方人都能从一开始的慌乱、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坦坦荡荡,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吧!还有搓澡巾,没有试过你就不知道它的酸爽!
大一那一年,10月22号就开始下雪,那一年一共下了47场雪,到来年的5月份雪才完全化完。学校的路面永远有冰。外面超级冷,但是宿舍非常暖和,每次出宿舍都要里三层外三层地穿好衣服,但是进宿舍就只用穿薄薄的睡衣,不然太热。冬天吃不完的冰棍儿直接放到室外,第二天接着吃,完全不用担心化掉。
说到吉林的高等学府,吉林大学最为人所熟知。拥有六个校区的吉林大学仿佛将整个长春囊括其中,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学子。吉林大学的黄大年教授曾说:“这里(吉林大学)是我开启梦想、追逐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地方,这里是我引以为豪的地方,这里就是我的根!”黄大年教授的话催人奋进,引领着后辈学子努力奋斗,回报祖国。
除了吉林大学,吉林也有许多其他十分优秀、性价比极高的大学,在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焕发着各自的风采,比如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的东北师范大学、电力高校“双姝”之一的东北电力大学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部分院校吧!
吉林大学
性价比最高的“985”
吉林大学(以下简称“吉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士摇篮:据统计,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9年,吉大本科教育培养出了25位院士,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仅仅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走出了7位院士。
化学学院:始建于1952年,由老一代化学家蔡镏生院士、唐敖庆院士、关实之教授、陶慰孙教授等人亲手创建。现有徐如人、沈家骢、冯守华、张希、于吉红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化学学院任教。
法学院:我国法学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五院四系”之一,我国法学研究的重镇、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智库、法治文明传承与交流的关键机构。
汽车工程学院: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更多精彩,等你来——
有人说,吉大是我国学科最齐全的高校之一。吉大官网显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52个教学单位,有140个本科专业,6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17个二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4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吉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两个学科被评为A,哲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学科被评为A-。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吉大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极大极大的吉大
@火龙芝芝:
吉大在长春拥有六个校区,作为一名吉大学子,我常在坐着公交车路过其他校区的时候突然连上了校园网,更有人戏称“长春坐落在美丽的吉林大学之中”。
吉大的校园很大,特别是有“吉大亲儿子”之称的前卫南区,大到从寝室到最远的教学楼有两公里的距离,大到吉大学子手机上的步数统计日常显示有一万多步,大到校区工作人员与在校师生加起来有十万人以上,大到即使拥有两座图书馆,学生都需要早上七点多去抢自习座位……我便幸运地在这个配置设施最好的校区度过了大学四年时光。
吉大校园里有清湖、晏湖两个人工湖,取“海晏河清”之意,湖边芦苇飘荡。清湖在体育馆往东不远处,湖中常年游着几只天鹅,春夏之时还能看到新生的小天鹅在戏水捉鱼。不单是校内的师生、工作人员钟爱此地,校外居民区的妈妈们也常带着年幼的孩子来湖边看天鹅。每每此时,校园都仿佛变成了一个宁静的公园。
吉大的校园是许多小动物的栖身之所。除了有专人照料的官方“校宠”天鹅,我在校园内还见过冬日树下发呆的肥硕松鼠,占领北部大草坪的鸟群,众目睽睽下逾墙走的刺猬……喜欢小动物们的不止那些跟着妈妈进来的学龄前儿童,更有我们这些在校内生活学习的“大孩子”们。都说流浪猫最佳的生存环境便是大学校园,此话一点不假。吉大有一个专门为校内流浪猫开办的学生社团,叫“大咪和他的朋友们”,从救助第一只猫——大咪开始,社团日益壮大。他们为各个校区的流浪猫建档,募集资金为猫咪们定时定点投喂猫粮,为能够捕捉到的猫咪体检、治疗、绝育,为健康猫咪寻找定居本市的有条件的领养人……在他们的努力下,校园内的许多流浪猫都得到了治疗和送养。如此自由的环境,如此和谐的生态,可以说一虫一鸟、一花一木,都能在偌大的吉大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前卫南区的最西边是由校友宋志平捐赠的价值上艺的大型体育馆,这是我在大学期间最喜欢来的一处地方。体育馆内配置了种类丰富的运动场馆,包括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室内冰场等,还有带有专业赛事大屏和观众席的篮球馆。在读学子和教师都可以预约使用自己需要的场馆。
体育馆承接了各式各样的校内外赛事。到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赛,长春地区的参赛大学都会送选手来宋志平体育馆参加比赛。每到这时,体育馆周围都停满了接送选手的大巴车,上下课途经之时,我们常看到车门打开,一群身高180cm以上、身着运动服的大学生男篮运动员背着自己的篮球包鱼贯而出,走进场馆准备赛前热身。赛事的门票会由校内公众号免费限量发放,抢到门票的同学便能在现场观看这最受期待的体育赛事。激烈的比赛伴随着热情的呐喊冲击着每个人的神经,满溢的青春活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除了大学生体育赛事,宋志平体育馆还承接了很多校外体育协会的交流活动。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成熟稳重的社会人士带着自己的运动装备进入体育馆,他们总是步履稳健,气场强大。通过他们,我们会禁不住展望自己离开校园走上社会后的情景,希望未来的自己也能这样从容镇定,也能拥有健康的爱好来度过闲暇时光。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为吉大心动呢?希望下一个九月,我们能相约吉大!
东北师范大学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东师”)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之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一共有六所,除东师以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这六所师范大学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就业质量,都是同类院校中的翘楚。学费全免,有编有岗,备受追捧的国家公费师范生也只由这六所院校承担培养。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
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学校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东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7年,东师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东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东师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共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8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
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师共有6个学科获评A类,15个学科获评B类。
东师生活,怡然自乐
@郑一斐:
日渐西斜,余晖爬上逸夫楼的西窗,偷偷溜进屋里来,我摘下眼镜,眯着眼看阳光的尾巴,感受微风的吹拂,突然想到,我已经迎来了在东师的第三个年头。
东师的校园很美,四时之景不同。我最爱东师的春日,静湖一池琼玉碎,垂钓的人自得其乐。学林里树木葱郁,此间多有少年,或随朝阳而动,操陈式太极,一招一式,精妙绝伦,与风云相融;或伴晚霞诵书,惊起草地飞鸟,意境深远。随处可遇的松鼠是东师的一大特色,它们穿梭在安静的校园里,感受着大学的书香气息。
东师之景亦在题字,且看:东师的校名是郭沫若先生题的,拥有厚重的历史气息;走进正门,便可以看到东师的校训石“勤奋创新,为人师表”,刚劲的隶书满载着孙晓野先生的殷殷期许;越过校训石,迎面可见四个朱红色的大字——“斯文在兹”,此四字曾在网上引起热议,乃饶宗颐先生为东师六十周年校庆所题写。
说罢东师风景,更念东师氛围。每年的社团迎新季最是热闹,秋风初起,同心路上满是帐篷,有志愿奉献爱心的红烛协会和支教团,有仰望星空的天文社,有侃侃而谈的辩论社,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锅庄舞协会,等等。那一年,我选择加入厚普公益学校——一个公益教学组织,从积极备课到给高三生讲解题目,我又重温了一次高三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