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双子星:工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 曾楚涵商科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考报考的热门。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最为接近的专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们都比较偏重管理,下面就让笔者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两个专业吧。
工商管理重在广度
即使大家对工商管理这个本科专业不甚了解,也一定听说过“MBA”。MBA的中文意思是工商管理硕士,它培养能够胜任企业管理工作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管理人才。当今MBA的流行一方面体现了专业管理知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对于拥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的强烈需求。MBA是针对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士开设的,而在大学本科阶段也有这样一个叫作工商管理的专业。
由于企业的管理需要内外兼顾、面面俱到,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可以这么说,工商管理是所有商科类专业中最包罗万象的专业。它以教授企业管理知识为主,同时涵盖其他商科类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知识。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此外,该专业对学生的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还会开设高等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必修课程。所以,如果想要涉猎广泛,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绝对是第一选择。从工商管理专业走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上知如何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下知怎样科学管理员工,外知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内知怎样评估财务指标的人才。
但是毕竟课程有限,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像经济学专业或者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那样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知识有持续而深入的研究,相对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对其他商科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广而不精。工商管理专业更像一个平台,提供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库,将学生领进商学的大门。当然,在倡导培养学生多元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教育大背景下,学生是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学习的侧重点的。比如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会计学很感兴趣,就可以通过选修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此外,工商管理专业同企业管理也结合得十分紧密,这不仅反映在理论上,更体现在实践中。在课堂学习时,列举商业案例或者直接就某一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比较普遍,这使得抽象的知识能够具体化,所以学习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小组展示也多以分析具体的企业和商业事件为主。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该专业的老师多会组织学生们去参观当地的知名企业,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氛围和文化,也会邀请企业家和专家到学校来开讲座,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向学生们分享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很难得的机会。
保研、考研、出国、就业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四个基本发展方向,其中保研和考研的情况依学校而定。有不少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本科毕业后会选择留学深造,其中,一部分同学会选择继续攻读管理学专业,另一部分同学则转学经济学、商业分析、金融学等专业,可见这一专业在考研深造时的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若选择直接就业,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各级政府、企业的管理部门;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类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
人力资源管理重在深度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HR”这个称谓吧,HR即人力资源,也代指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近十年来,随着各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越发重视,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不断扩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中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大多数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规模相对较小,但是这个小而精的专业还是受到了不少学生的青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的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等六大模块展开,代表性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科,所学知识或多或少会涉及心理学,部分院校也会专门开设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经济学、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劳动法等领域的知识,以拓宽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
不少同学受职场类电视剧的影响,萌生了成为雷厉风行的外企HR的职业梦想,所以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有一部分同学本身就喜欢与人交往,或是对人际交往、心理学方面比较有兴趣,觉得自己适合学习这个专业。的确,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组织管理,因此总体来说该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对于擅长沟通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和人打交道的同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谓是不二之选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模拟应聘者与HR就薪资问题进行谈判的角色扮演,有心理学的小实验,有资深HR走进课堂的经验分享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为乐观,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专业对口性强。在企业工作的话,可从事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六大模块中的任一模块的工作。也有在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毕业生。在出国留学的同学中,以赴英国攻读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的同学居多。
工商管理VS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同属管理学大类,是两个很相似的专业,相对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来说,它们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没有那么高,知识更偏向人文一些。但是因为都关乎企业管理,所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统计学专业要求稍微高一些。
工商管理专业在国内发展得比较成熟,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最为知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时间短,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少一些,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为代表。
在不同的高校里,这两个专业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南京大学的这两个专业虽然开设在不同的系里,但是两个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基本相同,且合并班级授课,只是选修课有所不同;南京师范大学的这两个专业课程差异较大;中国人民大学的情况比较特殊,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在商学院下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开设在劳动人事学院下面。在专业名称上,有的高校会把工商管理称作“企业管理”,有的高校会把人力资源管理称作“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每所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建议大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访问相关高校的官网,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工商管理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就本科专业而言,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也会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但学得不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专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所以在这两个专业的选择问题上,答案就很明晰了:如果追求学习的广度并希望获得融会贯通的能力的话,那就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如果追求学习的深度、志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话,那就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里有个小建议,如果在众多商科类专业间犹豫不决、犯了选择困难症的话,不妨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先广泛地涉猎,在读研或者就业时再确定具体的方向。
按照目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实行大类招生,以经济管理类(或分为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的名录对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先进行集中统一教学,一般在学生们大二时才会细分到具体的商科类专业,因此大家也不必急于做出选择。
后记
某一天,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图:“你们看,基本上所有的部门都有对应的专业。比如,研发部门对应理工科专业,财务部门对应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营销部门对应市场营销专业……可是咱们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该去哪个部门呢?”班上的同学都笑出了声,有人指着组织架构图上中端和顶端的位置,意思是该去中高层所在的管理部门。而事实上,刚毕业进入企业的职场“菜鸟”是不可能直接进入管理层工作的,尤其是只有本科学历的话。这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另一尴尬之处,即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应的岗位,所以多数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有一部分同学转换了就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于学得广,劣势就在于学得广而带来的不精和就业不能精确匹配。但如果能好好利用资源,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下是可以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这把双刃剑该如何利用好,主要取决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