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正义的守护神

本文主角:法学

讲述人:李阿呆(广州大学)

适合人群:喜欢用不同视角看待世界,强调理性,强调逻辑,能够沉下心来学习的同学

“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要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能真正成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地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地明白正义!”

——法学学家张明楷教授

在很多人眼里,法学是非常“高大上”的专业,法学生的前途也一片光明。毕竟在很多影视剧里,律师的形象总是被塑造得很精英。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该消除对法学这一专业的刻板印象。接下来,我就带着大家在“法海”里畅游一会儿吧!

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下

什么是法学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社会为什么要有法律的存在。因为道德会约束我们的言行,或许你知道做什么事情合适,做什么事情不合适。但是总该需要有个强制的标准,去规范我们自身的行为,这个标准就是法律。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涉及商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在本科期间,你会系统地学习宪法、刑法、民法、合同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的基础知识,内容庞杂,各种法彼此相互联系,但也有不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张三开车违法停车,被交警贴罚单,这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小明和小花协议离婚,但对于财产问题以及抚养权问题一直争执不休,于是小花向法院告小明,这属于民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的范畴。再如,张三杀人被捕,那么检察院可以以故意杀人罪对张三提请公诉,交由法院审判。被害人的家属也可以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这其中既涉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同时又涉及民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内容。总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与法律息息相关,而我们也应当多了解法律知识,采取合法的途径去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

法学的“苦”

前文引用的张明楷教授的话是我每个期末周的精神支柱。学法当然是苦的,近乎排满的课表,几乎每天都有早八课;四天八科考试,期末前需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背了忘、忘了再背,不断循环反复,有时候还会崩溃到信心满满去图书馆,泪流满面回宿舍。法学的知识点很丰富,一个案件的分析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它可能涉及交叉学科体系的内容,可能是目前国家仍未出台新法来解决的问题,可能是近几年甚至十几年法学界都争执不休的问题。一个案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背景或盲区都可以成为研究者们深入探讨的经典。这就需要学习者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深入实践,把握核心,将法学学细、学透。

我们要通过法考,取得法律资格职业证书才能到律所或者基层进行实习。常常让法学生困扰的是,大三是选择法考还是考研,因为二者都是持久战,二者都并不简单。很多人因为选择错的方向走了自己不愿意走的路,后来又折回来重新参加法考。我的班导是大三选择考研,经历了“二战”仍然没有成功,最后选择放弃考研,备考法考。

法学生的苦,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苦。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不轨道路;当我们看到社会上频频出现的暴力现象,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深度创伤,内心是何等的沉重。学法久了其实更是在学人心,学人性。

法学的“甜”

很多人会说,既然你觉得学法这么累,为什么不考虑转专业,还要坚持下去呢?法学有甜吗?学法能快乐吗?我的回答是:有!痛并快乐着。从大一步入法学的殿堂起,我就无比向往身穿西装在庭审上竭尽全力为我的当事人辩护的样子。或许是因为满腔热血,或许是一些亲身经历让我想去接触法律。我出生于农村,深知百姓碰上法律的无能为力。我无比渴望正义,渴望为社会中的弱者发声,渴望用法律知识去帮助底层人民解决燃眉之急。

我满怀憧憬地进入法学的世界,我对案情和判决结果有很强的好奇心,在一次次的打败自我思维中获得成长,在一次次深入剖析中获得力量。我为冤假错案感到痛惜,也为国家成功打击一起又一起黑恶势力感到舒畅,还为我国法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感到欣慰。2020年,徐某某因与他人发生争执,先后将两把菜刀抛至楼下,成为以“高空抛物罪”定罪的全国第一案;2021年,网红“辣笔小球”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一案,向社会传递了“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的强烈信号,不仅是对法律的贯彻,同时也是很好的普法宣传。学习法学带给我思维的启迪,也让我更加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冷静地处理问题,成为一个更加有力量的人。

我与法学的故事

因为我们学院是法政学院,学生会内设有普法小组,从大一的时候我就加入普法小组,撰写一些有关法律科普的文章,协助学长学姐举办一些与“法”有关的活动,比如国家宪法日活动、国家禁毒日活动、模拟法庭大赛等,学校大型的法律活动都是由我们这个普法小组举办的。我第一次参与举办的活动是校内的模拟法庭大赛,模拟法庭需要有法官、辩护人、公诉人、律师、被告人、书记员这些角色。整场模拟法庭下来,从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到庭前准备再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结尾是被告人做最后的陈述,整个庭审公开透明,程序合理,公诉人和辩护人在法庭上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公诉人代表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辩护人为被告人进行无罪、最轻辩护;而法官则独立于公诉人和辩护人,公平公正公开地听取双方的意见,最后做出判决。在这次模拟法庭中,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书记员这一角色,深入体会我国司法机关的办案过程。

经验都是需要不断积累的,那次的模拟法庭是我与法学的又一次深入接触,但成为一名正式的法律工作者并不容易,需要我不断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锤炼自我。在寒暑假,我也会到法院实习,帮忙整理卷宗,不时去听听几场庭审,感受一下真实的“针锋相对”。我与法学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法学生的选择

从法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就业单位一般是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仲裁机构等。如今,这些单位的岗位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方向的研究生,就业前景更为广阔。比如我们学校,正在培养一批涉外仲裁人才,开设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采取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国际律师这一类人才在中国还是较为稀缺的,因此涉外仲裁也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在稳步推进着。法学的路子很多,但能做到高层次的人却少之又少,毕业后大部分人会选择考研,但录取人数占比不高;也有人会选择出国留学,深造自己;而大部分人,选择在普通律所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律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