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光点亮微光
作者: 崔美玲“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我们互相找到,一起发光,这样才能把世界照亮。”这是熊浩老师在《奇葩说》上讲的一段话,也是我所认为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也许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也许我们并不伟大,但我们所付出的一点点善意也一定能影响到更多的人,让他们愿意一起将善意传递。也许现在的你还没有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但希望我个人志愿经历的分享,能够在你的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爱的种子。
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学校的很多社团在招新,学长学姐们在校园的广场上摆了很多摊位,并非常热情地拦住每一个经过的学弟学妹大力“推销”自己的社团。我出于好奇,拿了很多社团发的传单,不过,最终“青年志愿者协会”吸引了我。因为他们的传单上列举了他们过往的一些活动:献血车进校园、关爱星星的孩子,以及各种大型比赛、演出的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我都非常感兴趣。
刚开学就赶上了校庆活动,于是我们协会所有人都去做了校庆的志愿者。我们负责的工作是提前完成校庆场馆的布置——在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体育场馆中提前帮同学摆好板凳,并且为每个人提供一瓶矿泉水。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由于人数很多,所以这个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我们几个志愿者每人负责一个区域,在摆放板凳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互相配合,因为每一排每一列都需要严格地摆放整齐。最开始我们是一次拿一张板凳,摆放好板凳之后再去旁边拿一瓶水放到板凳上,来回几次后,我们发现,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还很耗费体力。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立即改变了策略——一次提一箱水,再拿上一摞板凳。如此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摆放好板凳和水后,我们发现场馆还需要一个立牌来悬挂标语,但当时时间很紧张,我们就有些着急。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学校的一家商铺正在装修,我灵机一动,跑去超市买了一些饮料给装修师傅,然后请他们帮我们钉两块木板。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这个小问题。
场馆布置完成后,第二天正式校庆时我们还参与到了现场机动组,就是在现场为同学们指引座位区,维持秩序,以及当同学们有需要时可以及时地提供帮助。活动当天,我们志愿者还收到了学校专门发放的免费餐券——学校真的给我们“加鸡腿”了!
这次校庆活动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志愿服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加了协会所有人的QQ,因为大家会有一种类似“战友情”一样的东西,所以我跟大家迅速地熟络了起来,这也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另外,在这次活动中,我不可避免地要跟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打交道,刚开始我还有些拘束和不好意思,后来我便明白了,只要保持谦逊有礼就会让沟通简单很多,如请求别人帮忙时可以多使用“打扰您一下”“谢谢您”“烦请您……”等,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和友善。
这次校庆活动之后,我也参加了协会组织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如献血车进校园,我们会对献血的同学进行登记,并为他们提供一些食物,在他们献血后带他们去休息;在节假日的时候,我们也会去车站做站台志愿者,为一些初到这座城市的人指引进出站口、地铁站、出租车上车点以及帮助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购票等。“帮助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购票”这一活动让我知道了,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都觉得生活越来越便利,但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仿佛被自己几十年来所熟悉的生活方式抛弃了。所以,在这一活动中,我一直在想,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等等这些老年人?是不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体谅和关怀?
大二时,我有幸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参加了“音画梦想”支教活动。这次支教活动并不是我之前想象的需要到山区里去,而是到城市郊区的小学,为那些父母从外地来务工的城市流动儿童上课。说是上课,但其实更倾向于通过手工、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培养小朋友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我们每三个同学作为一个固定的团队负责一个班级的授课任务,每周三去上一次课。三个人轮流,每周一个人负责主讲,另外两个人负责辅助维持课堂秩序。
在上课之前,我们需要先制定一周的授课主题,如教小朋友认识各国的签证且让他们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通行证等。
我第一次作为主讲上台的时候真的非常紧张,毫不夸张地说,我前一天晚上都没怎么睡觉——害怕自己在讲台上出错,也担心自己不被小朋友喜欢。但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班里的小朋友正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可能是常年日晒的原因,他们的脸蛋红扑扑的,像一个个大红苹果,而当我站上讲台时,他们都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仿佛我可以满足他们所有的好奇。我忽然就安心下来了。
因为我认为这个课程最大的意义就是激发小朋友的创造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只介绍一些他们没有了解过的知识,如讲述签证是用来做什么的、会有哪些信息在上面等,但在制作通行证时,我不会提供给他们标准的设计模板。我们曾接受了太多的“填鸭式教育”,所以这一次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只做引导,绝不设限。不过,这种做法下的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小朋友的脑袋里总有数不尽的奇思妙想,他们设计出来的东西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有一次课程的主题是自由发挥为面具涂鸦,有的小朋友画了自己想象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动物;有的小朋友想象自己是公主,给面具粘上了羽毛……
这次支教活动持续了一个学期,我觉得这是我参加过的令我最难忘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的过程中,我和那些小朋友一起成长——我带他们看看他们暂时还没有见过的外面的世界,他们帮我找回慢慢丢失的纯真和想象。
城市流动儿童的父母因没有稳定的工作而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外地务工,这些小朋友也只能跟着父母到处漂泊,很多小朋友甚至都没办法在一所学校读完小学。也许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分开,所以他们会更加珍惜每一段相遇。在我们最后一次授课的时候,我们收到了小朋友写来的感谢信,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这些都是孩子们内心毫无保留的善意。
我对做志愿者这件事的心态也在这次支教活动中发生了真正的转变,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做志愿者的意义:也许对我们来说,这可能只是课余时间的一次好奇之举,可能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志愿时长要求;但对被帮助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扇开启新世界的大门,也许是能改变人生的一次关键转折,也许是在他们昏暗的世界里点亮的微光。
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过:“你要相信善意的力量,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善意地对别人。善意就像空气一样是会流通的,到时会有正面的能量还给你。”在参加了支教、献血车进校园、车站导引等志愿服务活动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很深的感悟。我也希望,当你有机会、有能力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时,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