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非法”,世界不仅限于这里

作者: 时予

高中毕业后,我怀着满心的不甘草草地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忍受狭小的校园、拥挤的宿舍倒也罢了,让我难以忍受的是那“法”与“非法”的天差地别!可能是填报志愿时的低迷心态使我屏蔽了外界的声音,直到进入大学后,我才被人科普:在一个政法院校,“法”与“非法”有着怎样的云泥之别;学校给予非法学类专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十分有限,一些老师和同学对非法学类专业也不吝“白眼”……

校如其名,“政法”二字当头,这所政法院校以其雄厚的法学学科实力和师资力量傲立于五院四系。彼时,我还带着高中生的思维,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是学校最好的专业,那一定是我现阶段最好的选择;学校最重视法学,法学院拥有最强的师资力量;法学学习氛围浓厚,大家都在学法……我试图通过罗列“长篇大论”,权衡利弊,来说服自己从经济学专业转去法学专业。

在政法院校这个大环境中,身边也不乏各种声音推搡着、裹挟着我——“当然要转专业啊,成绩够了不转就亏了”“每个‘非法’专业中最优秀的那批人都会选择转去法学专业”“我们学校的‘非法’专业是没有前途的”,却唯独没有——“因为我喜欢”。我甚至都忘了问自己:我真的喜欢法学专业吗?只要达成了这一阶段性目标,我就能前程似锦吗?我又如何保证自己不是从一座围城走进了另一座围城?

对于法学专业,我知之甚少,因此也没有热爱作为原动力;法学专业学习需要大量的背诵,但我的背书能力极差;转专业后,还要面对比同届法学同学落下一年课业的局面……这些都是我“一腔热血”地转走后可能会面临的一地鸡毛。

认清自己的浮躁和盲目后,我强迫自己沉下来,遵从内心来做选择。对于经济学和法学,坦白来讲,我都不了解。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辅修。做出这个决定后,我的心境忽如“斑驳云开,濛松雨过”。

当我开始密切关注内心的声音时,外界的风声也就没有那么响了。我开始思考,开始理性地评估对法学的看法和长远的升学规划。我不再急于想要一个结果,而是在漫长的积淀中慢慢地改变自己,以达到质的飞跃。

于是,我正式走上了双学位的道路。随着深入地接触经济学和法学,我发现,二者之间竟然有许多契合之处,双学位比转专业更有利于我对法学的探索。当我沉浸于双专业的学习中,去读几本经济学和法学的专著,去了解凯恩斯、马歇尔、柏拉图……我渐渐发现,法学是如此的有魅力:庞大的理论体系、周密的逻辑推演、千奇百怪的案例分析……这些都让我拍案叫绝。我更加惊喜地发现,相对于阴差阳错选择的经济学,法学竟与我如此合拍。

为了兴趣孤注一掷听起来似乎很酷,事实上,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不妨给自己多留一条路。当然,这也是理性权衡利弊之后的一条路。

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暂未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妨去搜寻更多的信息,在网络上旁听不同专业的课程,了解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你得到的信息越多,就越不会随大流地做出选择。但了解、体会、搜寻信息的过程需要时间成本,所以,你先别着急,只要耐心寻找,总会找到答案。

跳出学校之外,没有人会用“法”与“非法”来界定我。但法中“非法”的我,沉淀下来,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双学位之路。所以,当你也陷于不同选择之时,不妨冷静下来细细体会,世界不仅限于这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