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人才,“圳”等你来
作者: 李不延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让多少外地人倍感亲切。多年流入人口远超流出人口,怪不得有人开玩笑道:“深圳是好多省份的‘精神省会’。”这样的深圳,一定有与众不同的都市魅力,才能使五湖四海的年轻精英争先恐后地投入它的怀抱,为它的蓬勃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经济强
“深圳”二字拆开,不管哪个字,都是城市名称里独树一帜的存在,而深圳似乎也是命中注定独一无二的一座城。地图上,它作为广东省辖地级市,身处经济繁荣的珠三角地带,东临大亚湾、大鹏湾,与香港仅一水之隔,沿海区位突出,港口优势鲜明,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
同时,它又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蓬勃发展,砥砺前行,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难怪有人说:“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纪录片《航拍中国》中提到,深圳常住外来人口平均年龄仅33.9岁,这一数字低于深圳这座城的年龄(深圳于1979年建市)。不得不说,“年轻”是深圳金光闪闪的名片。在这里,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如果你置身其中,一定更能体会“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这句话的意义。鼓励创新创业之风吹遍整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许多人紧随时代潮流,把握科技脉搏,走在行业前沿。名声在外的“深圳速度”不仅适用于三五天就起一层楼的建筑工程领域,而且适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据说,深圳的创业者们有可能早上还在设计图纸,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激烈讨论,中午就能敲定方案,下午就能开始落地实施……
发展需要人才,深圳抢夺人才的奖励政策层出不穷,落户补贴、人才保障房……“‘深’爱人才,‘圳’等你来”这句话深入人心。穿梭于各大职场,不难发现,虽然深圳的大学以及大学生数量都没有同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多,但一点都不妨碍这里精英荟萃、人才济济,且这些人才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
机会多
根据2022年的数据,在广东省内,深圳GDP超越了省会城市广州,经济发展一骑绝尘。落户深圳的大企业极多,各大行业遍地开花:中国平安、华为、正威、招商银行、腾讯、万科、比亚迪……这些知名大企业实力雄厚,而不少中小企业也紧随其后,蓬勃发展。如果你在深圳找工作,不管是参加校招还是社招,公司都多到让你眼花缭乱。深圳仿佛遍地是黄金,在这里白手起家、穷人翻身的例子数不胜数。一言以蔽之,深圳行业全、公司繁、机会多,想要发展来这里绝对没错。
当然,机会多的同时,深圳也存在竞争大、行业内卷严重等问题,因为这座城市从来不缺人,缺的是真正的人才。南山区的写字楼可能凌晨还未熄灯,地铁末班车依旧热热闹闹——在这里,加班是常态,因此,稍微躺平,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走在深圳街头,你可以看到脚穿高跟鞋的小姐姐毫不顾忌地一路狂奔,只为不迟到;你可以看到西装革履的白领拿着午餐边走边吃边谈业务;外卖小哥们更是一个个风驰电掣,一秒都不敢耽搁……这些似乎也是另一种“深圳速度”。“搞钱”二字好像刻在人们的基因里,除了做好主业,不少人还想方设法地做副业,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毕竟,深圳房价高昂,如果想买房定居深圳却又无家庭经济支持,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那绝非易事,只有非常拼命才有希望实现。
活力足
深圳写字楼林立,一幢又一幢拔地而起,楼王的高度多次被刷新。我有时行走于深圳街头,好半天都见不到老人和小孩,而身边熟识的除了领导,也基本都是年轻人。年轻的城市,遍布年轻人,一个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消费需求旺盛,不仅购买力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高,因此各行各业的新品总是抢先登陆于此。就拿脱口秀来说,新冠疫情放开之后,讲开放麦的演员都比正式商演人员多。
深圳大,土著居民却不多,即使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也不必担心孤独,因为这里有不可胜数的圈子向你敞开,英语、演讲、飞盘、橄榄球、羽毛球、桌游、即兴戏剧等各种协会、社团应有尽有,只要你想参加,就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着你。在家乡小城市,出门逛个街都能遇到不少熟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深圳则完全不同,在这里,我充满了新鲜感,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结交了许多有趣的伙伴。而且在深圳玩腻了,办好手续出发去香港又快又简单,轻轻松松就能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深圳高等教育资源不如北京、上海、广州,高校数量和大学在校人数跟这座城市的容量严重不成正比。深圳土生土长的院校实在不多,更多的是高校跨省(区、市)设置的校区或中外合作办学的后起之秀。深圳是一所年轻的城市,这里的大学自然也年纪不大,但年纪虽轻,却大有可为,不少院校实力不俗,录取分可不比其他省份的一些老牌“985”“211”来得低,不得不说这很“深圳”。接下来,我便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深圳那些“年少有为”的大学们。
南方科技大学
年仅十多岁的“双一流”
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公布,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赫然在列,令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这所大学是2010年12月20日教育部才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筹建的,可谓是极其年轻的一所高校了。当时的南科大,顶着压力,以高等教育改革先锋的身份破土而出,尝试打破常规。2011年2月,南科大正式开学,自主招生而来的首批学生不到50人。南科大因此饱受质疑,时任校长朱清时还一度被推上热搜。
南科大率先实施“631”招生录取模式,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占6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成绩(占10%)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取代“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手段。有人说,南科大是想同香港科技大学一般,短时间以黑马之姿突出重围,它的初心是想摒弃形式主义,剔除不合时宜的部分,让教育回归本真。
“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都是南科大身上金光闪闪的标签,它不怕被人笑话,也不怕遭人质疑,深知要改革试验就会有流言蜚语。幸好南科大作为深圳本土的第二所高校,没有“泯然众人矣”,而是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蔚然成风的土壤里播种、生根、开花、结果,最终杀出一条专属于南科大的血路。“深圳速度”在南科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2018年南科大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快获得该授予权的高校,其速度之快让它一鸣惊人;2022年,南科大更是入选“双一流”高校,数学为其“双一流”建设学科。
南科大的培养机制与很多大学截然不同,采取书院制与双导师制,先让学生接受通识教育,其后“术业有专攻”,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学校不仅科研经费足、创新平台强,而且包容开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倾听学生心声,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南科大的学生灵魂是自由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活力四射,干劲十足。
许多学校几十年风雨兼程走完的路、做出的成果,南科大在短时间内就迎头赶上,完成了许许多多从“0”到“1”的突破,如世界前三、亚洲最大的冷冻电镜实验中心就建在南科大。南科大张立源团队实验验证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还入选2019年度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诸如此类佳绩数不胜数。
这样独一无二的南科大,怪不得是很多优秀学生的“梦中情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落户深圳的“985”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力雄厚,校史悠久,宛如一颗镶嵌于东北版图的璀璨明珠,让行色匆匆的路人移不开眼睛、迈不开步伐,即便急急忙忙赶路,也愿意驻足欣赏它。在1951年,它更是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多少学子将其作为“梦中情校”,寒窗苦读只为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能是怕在北回归线附近长大的学子不耐寒,适应不了哈尔滨的冰天雪地,哈尔滨工业大学特地贴心地设立了深圳校区。一校三省三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谓是一枝独秀,校区从北向南分别位于哈尔滨、威海、深圳。
早在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就率先强势来袭,经过多年发展,于2017年孵化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批开展本科教育,跟深圳市政府手拉手、心连心合作共建。它的到来,为深圳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作为“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它让深圳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近些年,东北经济有所下滑,而经济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的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积极寻求转型,将深圳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汇集英才的桥头堡。不得不说,哈尔滨工业大学选择落户在深圳这片沃土,实在是独具慧眼。
强强联手势必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也难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录取分数线会超过本部,甚至在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黑龙江省的录取最低分比本部高15分。而且它没有水土不服,而是后来居上,连续五年,它在广东省内理科投档线蝉联全省第一,实力可见一斑。如今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坐拥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8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不得不说是一所实力雄厚的名校。
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不得不提著名的深圳大学城。深圳大学城是中国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由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创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正是其入驻单位,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就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旁边。三校强强联合,大大方方共享资源,互认学分,学生可以互选通识课程、互听大师讲座,共同使用食堂、图书馆、体育馆。能跟全国“top2”的大学合作共赢,为学生们提供如此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这一把真是赚得盆满钵满啊。
当然,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自身宿舍条件也不赖,空调、独立卫生间、独立阳台、自动售货机、24小时饮水机应有尽有。宿舍有两个房型可供选择——四室一厅、两室一厅,宛若青年旅舍。公共活动区域设有吧台、桌椅,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住宿每年仅需1000元人民币,在房价高昂的南山区,简直就是通过上大学,体验住宿“白菜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书院制办学,国际范儿十足
乍看名字,你会不会以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是一所冠以名校头衔的独立院校?自打它招生以来,争议就不断,但如今它也以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影响力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位列第83名,刷新了自身记录,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世界百强。有香港中文大学背书,港中大(深圳)也绝非弱旅。成立于2014年的港中大(深圳),虽然年纪尚小,掐指一算不到10岁,但投资大,又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建设日新月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卓尔不群,有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坐镇;科研实力也不容小觑,一直紧跟时代发展浪潮,建立符合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研究院、实验室。
港中大(深圳)的一大办学特色便是书院制,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祥波书院、道扬书院五所书院并存,打破学院制壁垒,让不同背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起,进行思想碰撞,擦出更多思维火花。学校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将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力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港中大(深圳),学习有料、肚子有墨、灵魂有趣的同学比比皆是。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你参与,就怕你畏手畏脚不敢折腾。还有高桌晚宴,与会女士们身着一袭优雅的正装裙,妆容精致,眼波流转;男士们穿着笔挺的西装,神采奕奕……大家互相交流,其乐融融,欣赏典雅的交响乐,品尝美味佳肴,觥筹交错间仿佛置身巴黎时装周。这番独特体验,不容错过。
港中大(深圳)学费很贵,据说每年十多万人民币,但依然挡不住众多学子的求学之心,录取生源一年比一年好。根据2022年新鲜出炉的数据,在绝大多数省(区、市),港中大(深圳)理科/物理类最低录取排位稳居前2%,文科/历史类更是直逼前1%。当然,如果能拿到入学奖学金和助学金,学费也并非沉重的压力。
港中大(深圳)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同国际接轨,学校老师来自全球各地,学生有不少机会参与国外大学交换项目。学校与包括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诸多名校在内的一百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强。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超过60%的在校学生具有境外学习经历,这一数据在国内大学里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