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的传统文化

谁不曾辜负人,或者被辜负

只是,一定莫要辜负了这

一月细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轻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黄,十月斜晖,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飞

8月23日·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每年这个时候,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开始,天高云淡,是能见度最好的时候。此时农作物逐渐迎来收获,可供鹰捕食的动物数量也很多。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慢慢享用,如同陈列祭祀。进入二候,不仅仅是树木,天地万物也开始慢慢走向凋零。三候时,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开始成熟,农民开始进入收割、打晒的收获时期,家家户户忙活着秋收事宜,屋前屋后都是丰收盛景。

与此对应,处暑有很多的习俗,如迎秋、祭祖、吃鸭子、开渔节、放河灯等。

吃鸭子·“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会去买处暑百合鸭;江苏地区的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八月节

八月节是仡佬族人民迎接丰收的节日,又叫“迎新谷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举行,一般会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以此感谢祖先的恩德,并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八月节时,仡佬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寨中最宽敞的坝子上,由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带入场中,再由寨中年纪最长、最有权威的“族老”诵祝词,祈求五谷丰登;随后乐队奏起“八仙”乐曲,鸣放火枪、鞭炮;最后杀牛煮肉,并将牛肉,特别是牛心平分给各家各户,让家长拿回家供于祖先灵前,寓意全村全族团结一心。族中的长老还要以小猪、公鸡、大鸭各一只,作为三牲在“菩萨树”下做供祭仪式。

祭祀完毕,全族欢聚一堂用餐。天黑后,青年们还要在月光下歌舞欢乐,尽兴方散。第二天,仫佬族人民从田间采回新鲜谷物、瓜果等用作家宴。家宴后,妇女们各带自己的子女回娘家,给亲戚送去礼品,以示祝贺。

青年们依旧歌舞终日,以迎丰收的到来。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节日以后,人们就开始秋收。

上一篇:
下一篇: 美丽羞耻症 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