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觉醒一场梦
作者: 李不延早在大一开学之初,专业课老师的一席话如当头棒喝:“在座的你们来到这里,要么是自身的学习天赋不够,又缺少没日没夜的努力;要么是父母对你们的规划不清晰、关心不到位。”我听完愣住了,不得不承认老师所言极是。
梦回高三,我再怎么异想天开,也不会料到日后将和这所大学结缘。十七岁前,这所高校姓甚名谁,我闻所未闻。没办法,谁让我的高考分数不上不下呢?在这个分数段,一大堆我从未听闻的院校名称映入眼帘。结果尘埃落定,我坐上动车,翻山越岭,跨省求学。
国庆佳节,我特地坐过夜火车,找考上我梦中情校——复旦大学的高中同学玩耍。复旦大学地处上海,位置佳,校园环境宜人,师资力量强劲,学习氛围浓厚……
我一回到自己的学校,落差感油然而生。幸好,现在的我还是大一的学生,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可是,我要怎么度过日后回忆起来不会觉得遗憾的大学四年呢?我想了整整一天。
我开始着手规划过一天少一天的本科时光——上课基本坐在教室前排位置,借助录音笔攻克艰涩难懂的专业课,没课的时候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跟初中好友开视频互相监督对方背单词,与志同道合的大学学伴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每天坚持用英语交谈半小时,每周读一本与本专业无关的书,每周写一篇稿子……硬件设施、人文环境等这些外界因素我无力改变,但我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追求我想要的未来。
我不仅重视量的输入,还积极参与质的输出。为了锻炼自己的上台演讲能力和心理素质,我跑到公交车上,跟乘客说明来意后开始大胆地开口演讲,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后来得到人们的点赞,我激动不已。这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不满足于小小的舞台,我积极报名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战绩颇佳。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互联网四通八达的时代,信息壁垒被打破,我能在网络上学到很多感兴趣的系统课程。此外,我重新捡起所学专业用不上的数学,以此让自己学会用更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寒暑假的时候,当其他同学都回家“休养生息”或者出门旅游时,我则是工作日在公司实习,周末兼职做家教,辅导初中生功课。当然,劳逸结合也很重要,当攒下足够的积蓄时,我也会外出参加社交活动,或发展新的兴趣爱好,放松身心,毕竟一味地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也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
回望大学四年,我考取了职业规划里所需的所有证书,兴趣爱好也开花结果,坚持投稿的习惯让我获得了不少收入,也让我成功加入省级作家协会。得益于寒暑假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高分通过的证书,我抓住春招机会,成功通过了好几家公司的面试。手中有粮,心中哪里会慌?
缘分妙不可言,一纸录取通知书,让我邂逅一片热土。异地追梦,撑起了我涅槃重生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充充实实,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怎么过都是大学四年,全看个人选择。大学,于我而言,是一场觉醒。
谁说就读二本院校的我,不能比重点院校的学生过得好、活得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