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评测人:打破局限,做食品行业的“斜杠青年”
从业者:Ashley
从业年限:6年
从业地点:深圳、广州
一句话感受:人生就是不断挑战,不断创造可能
对口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粮食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相关专业
从业门槛:专科及以上学历
能力要求:具有食品相关专业基本素养,掌握食品工程技术、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检验方法,同时具备信息检索、资源整合、独立思考、沟通协调等能力
晋升路径:食品评测记者→食品评测编辑→食品评测主编
薪资水平:在一线城市,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的年薪为5—10万元,硕士研究生年薪可达8—18万元
入职提醒:认识自己,选对行业及细分赛道,拓宽职业多种可能性,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都要有
目前,就业难、就业差,是食品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许多食品相关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体面且满意的工作。尽管如此,作为在食品行业挣扎6年的食品人,我还是想跟大家谈谈我的经历,聊聊食品人就业的另一种可能——食品评测人。
我2014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这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当时,在翻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我不经意间瞥见了“食品”和“营养”两个词,停住了,因为喜欢吃,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大学期间我凭着对写作的兴趣爱好参加了校内外各种采访、摄影等宣传工作,这些经历也为我本科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四下学期,我刷微博时偶然看到某媒体在招食品评测记者,特别提到拥有食品、化工等工科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优先,我抓住机会,最终如愿拿到了offer。
因为兴趣所在,我对第一份工作,简直可以用“热爱”两个字来形容。作为食品评测记者,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联系高校教授或食品行业协会机构的研究人员做采访,向被评测食品的头部食品企业公关或技术人员询问产品情况,送检评测样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等。因为出稿质量高、数量多,我在见习期顺利结束之后即转正为食品评测编辑,开始边做食品测评,边带新人。
第一份工作期间,我执行完成了至少10个食品评测专题。每个专题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具体流程是先确定选题方向,再选定评测产品及基于消费者关注点筛选相关的营养或安全检测指标,然后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产品检测报告,接着基于检测报告数据采访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以解读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安全性,最后将专业解读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们提供客观、理性的消费建议。
以洋快餐为例,我们经常认为洋快餐是“垃圾食品”,即存在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食品健康安全问题。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这个观点出发,我选取了三大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的同品类产品包括汉堡、炸薯条等,重点检测了汉堡的碳水、蛋白、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和薯条的丙烯酰胺(人类可能致癌物)等指标。在拿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时,为得出科学的结论,我利用食品专业知识,计算出一个完整汉堡的营养成分含量,以此判断汉堡是否相对健康。当时,我发现汉堡的营养搭配比例是能满足我们日常大部分营养需求的,但炸薯条因为含有淀粉,高温油炸后会产生较多的有害成分——丙烯酰胺,要少吃。另外,我还通过对比知道了不同洋快餐品牌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比如哪个品牌的产品更安全等。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将实用、有健康价值的购买建议传递给消费者,这份工作使我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进入食品行业工作一年半后,我意识到自身学历与行业发展的局限性,毅然决定出国读研深造。经过对留学深造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对比和考量,我选择了德国作为我的留学目的地,并从零开始学德语,花了一年左右时间拿到了德语C1证书,顺利申请到柏林洪堡大学,拿到了农业质量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留学期间,我不间断地为国内媒体编译中英德文稿件,也写了不少原创食品科普文章。
回国后,碰巧看到深圳某高校一科研团队在做新型食品产学研项目,于是投递简历,开始了自己新的职业旅程。
作为科研助理,我协助研发团队开展设备调研及采购、产品小试中试等实验工作,同时管理实验室设备、检查实验室安全性等。因为团队项目需要在校外落地生产产品推向市场,因此我们并不总是埋头做实验、写文章,也会经常外出对相关产品、食品企业生产线、食品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等食品上下游企业进行调研,这需要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而这些也为日后我多层面开展食品项目合作提供了经验。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从本科接触食品专业到现在,我身处食品行业,但又仿佛游离于外:在传统媒体或自媒体原创食品科普或者食品评测稿件,编译中德食品相关稿件,为德国公司提供商品PZN码注册、欧洲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服务,在高校做食品产学研项目支持,调研食品机械设备厂家以及ODM/OEM厂家,和日本伙伴开发新食品配方和市场,在小红书上开设账号做食品知识分享,直播聊聊食品就业,给食品展会做推广的同时逛展以及跟食品供需方学习,给去德国食品专业留学的“童鞋”做英文或德文咨询……我不断尝试着食品行业的多个方向、多种可能,虽然其中既有收获、亦有困惑。
尽管食品行业当前的就业形势困境重重,但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寻求突破,并不断尝试新的可能。而今,我对“食品”又有了许多亟待付诸的新想法、新思路,并将尽自己的努力使这些想法变为现实。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需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相信未来食品评测人会有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和余地,也相信我与“食品”的缘分还远未结束,并将继续相互“纠缠”地并肩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