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晋”山西,赴一场大学之约

作者: 余恩养

表里山河,锦绣山西

那一年秋,飞机缓缓降落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我在晋的大学四年求学生涯自此正式拉开序幕。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我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开学时,我不顾家人反对,拒绝长辈陪同,独自一人从东部沿海城市启程,头也不回地来到了山西。下了飞机,前来接站的学长学姐们热情地迎了上来,将我送到学校。临睡前,不甘再次涌上心头,这四年,我要如何度过?

白天,脚踏晋土,放眼望去,四周烟囱林立,天空仿佛未睡醒一般,灰蒙蒙一片。我感叹“煤炭大省”果真名不虚传,不禁怀念起了家乡的蓝天白云,心里沉甸甸的,有种莫名的压抑感。但素来随遇而安的我安慰自己,人人都说“一部山西史,半部中华史”,既然已经来了,那就好好学习,顺便探索这三晋大地。

/ 太原 /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一那年,我一有时间就往太原的各大博物馆跑,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商博物院……有些我甚至去了不止一次。

我了解了煤炭对于山西的重要性,见识了晋商在商海沉浮中纵横捭阖的风采,看到了山西的历史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我开始觉得这座城市有些意思,至少它很有特色。

我会约上室友,趁着暮色四合到汾河岸边,观看音乐喷泉。我前往蒙山,欣赏仅次于乐山大佛的蒙山大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配上古人的智慧结晶,妙不可言。我探访东湖醋园,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无醋不欢”,曾听人说湖南的餐桌上少不了辣,那么山西的餐桌上就少不了醋。醋跟面食宛若天生一对。山西人爱吃面食,我也入乡随俗,三天两头吃一顿面,配上山西老陈醋,别有一番风味。

后来,太原拆除了数以千计的烟囱,空气慢慢变好,而我的未来亦在变好。冬日,太原的第一场雪下得猝不及防,在南方生长的我从未见过雪,望着初雪白茫茫一片,心里十分欣喜。在我与太原相拥的第四年冬季,我收到了保研的喜讯。可以安心等待毕业的我,利用闲暇时间一口气将太原的“五馆一城”重新走了个遍,“五馆”分别是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科技馆、山西大剧院、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一城”则是万象城,它们相距不远,很值得去走一走。

四年时间匆匆流逝,我在这四年里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和解了。太原这座城真的很可爱,如今我回到家乡,下馆子询问服务员是否有醋时,我不得不承认我想太原了。再提起太原,我要用“回”字了,抽时间回太原看看,是我最近的一桩心愿。

/ 晋中 /

我曾用两天时间,探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走了数万步。当电视剧照进现实,耳熟能详的台词萦绕在我的脑海,一切都仿佛做梦一般,我禁不住掐了自己一把。王家大院的红门堡建筑群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布局设计呈现一个规规整整的“王”字:左右对称分布,中间则是一条主干道。堡里的88座院落各有千秋,没有重复,让我叹为观止。王家大院给我的整体观感就是设计时考虑得很周到,基本功能都能满足,仿佛足不出院,就可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游览平遥古城时,赶上了平遥国际电影展,这是继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之后,第五个获得国家批准的国际电影展。一座古城与电影发生碰撞,擦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 大同 /

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古都之一。对大同的印象源于一次旅行。我和朋友爬了恒山,看了日出,又下山赶往云冈石窟,感受云冈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还去了悬空寺,远远抬头望去,整座寺院似乎悬挂在悬崖上,建造难度可想而知,让我又一次为山西的古建筑惊叹。一直听说大同被称为“煤都”,没想到空气质量却是数一数二的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我眼中的山西,或许它没有太繁华,也没有太出名,但它美在我心间,真想此时此刻就飞回去走一走、吃一吃、看一看。

山西省内的高校就像它所在的省份一样,更多的时候让人感觉是显得比较沉默的——在各类排名中普遍不太靠前,既缺少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又缺乏教育部直属高校;仅有两所“双一流”高校,一所“211”高校,没有一所“985”大学,本科院校总体数量也不算多。然而山西高校的底蕴也和山西一样深厚,这里有中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有与“国防七子”齐名的“人民兵工第一校”……山西的高校同样拥有三晋大地那份淳厚质朴与坚韧不拔的气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去看看这些低调而有实力的高校吧。

第1站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和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齐名的山西大学堂,它是中国最早的三所真正意义上的国立大学之一——1903年,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须设有三科方能称为大学的规定,其他各省都遵章将学堂改为高等学堂,全国仅有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称大学堂。

同国内许多老牌大学类似,山西大学的命运转折,也是从1953年那次院系调整开始的。那时,学校文、理两院合并,被改称山西师范学院,医、工两院相继独立建院,法学院称财经学院,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直到1959年,才再度组建山西大学,1961年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仍定名为山西大学。

在我看来,山西大学没有入选“211工程”大学属实遗憾,有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初来乍到时,我如落榜生般郁郁寡欢。老师察觉后,安慰我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2022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山西大学赫然在列,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我的心情也随之“多云转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是哲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这些年,山西大学办学成果频出,各项指标数据亮眼,同太原理工大学你追我赶,双方都在“较量”中邂逅了一个比之前更加优秀的自己。

2023年,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实现了山西大学以第一署名单位在《Nature》正刊上零的突破,该研究论文来自山西大学张靖教授研究团队。《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综合科学期刊之一,创刊于1869年,每周刊载科技领域最新、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山西大学取得如此突破,我并不是很惊讶,因为这是学校重视科研、踏实钻研的回报。

山西大学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秀校友。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蹦床项目冠军董栋,本科就读于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后任山西省冬季项目中心副主任。校友中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74公斤级亚军常永祥、2013年全运会女子400米自由泳冠军曹玥等。

第2站 太原理工大学

被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后,还在上小学的妹妹问我:“大理不是在云南吗?你要去山西是不是弄错了?”我一时语塞,不禁哈哈大笑。一点之差,闹了个笑话——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理”,不是“大理”。太原理工大学校园环境极美,丝毫不输公园,绿树成荫,随处可见的绿色将学校高大宏伟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衬得宛如一朵开在校园里头的花。春天百花争妍,姹紫嫣红;夏天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秋天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冬天白雪呼呼而下,银装素裹:一年四季,学校都有不一样的美。

不少城市都有这样两所大学,它们如一对欢喜冤家,平时“小打小闹”但感情不散,携手并进,如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在山西也有这样两所大学——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211工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建校120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10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太原理工大学在体育方面的出色。学校男子篮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上敢打敢拼,遇到劲旅也不退缩,成绩斐然:于2010年和2012年两次获得全国总冠军,17次获得西北赛区冠军,有“西北王”的美誉。不仅如此,太原理工大学还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所既获得男篮全国总冠军,又斩获男足全国总冠军的大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跟学校浓厚的体育氛围密不可分。学校篮球场、足球场总是挤满了人,去晚了就只能在场边,一边耐心等待,一边观战。在这样的氛围的影响下,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类运动项目,在合作与竞争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

第3站 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多年来,学校彰显国防特色,培育了众多高素质复合型拔尖人才。

中北大学校内的柏林园风光旖旎,是太原市七所四星级公园之一。西依二龙山,南临汾河,一年四季,柏林园美得各有特色。“太原八绝”之一的“龙山飞瀑,柏林冬色”,说得便是二龙山和柏林园。

此外,校内还有个变废为宝的特色公园,那就是铁路主题公园。要知道,咱们中北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学校里有火车站的高校,虽然通往中北大学的小火车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火车道却一直保留完好。铁路主题公园由千余米铁轨串联起来,绿皮车、信号灯、铁路工人雕塑等铁路元素应有尽有。绿皮车车身锈迹斑斑,是过往岁月的印证;车头朝向前方,寓意着未来可期。漫步校园,看到红房子,不必感到惊讶,这就是中北苏式楼,是今天太原现存最多二层的苏式楼群,斜窗台颇具特色,常引得路人驻足围观。

“温暖”是我对中北大学的第一印象。记得初来学校时,学校后勤按照“上车饺子,下车面”的风俗,为2023年入学的全体新生免费赠送一碗“迎新面”。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让新生体会到扑面而来的热情,校园顿时有了家的感觉。这波操作,俘获大家的胃的同时又戳中大家的心。

不仅如此,中北大学还特意在德怀楼前悄悄布置了一番,搬来许多时令花卉,配以各种各样的特色植物,一方大型立体花坛悄然面世,五颜六色,生机盎然。新生们纷纷前来打卡拍照,入学前就感受了一番花园式大学的魅力。学校甚至还考虑到了新生家长,开放了新生家长驿站,提供临时休息的床位、茶水和充电服务,真正缓解了家长们因环境不熟悉带来的不适和旅途的疲劳。

中北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面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学校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成功申报山西省双创示范基地,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20名,在校友会2020年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排名中挺进百强。在2020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中北大学大放异彩,为山西省首获特等奖和AMS奖,并作为唯一国内高校问鼎最高奖项SIAM奖。学校毕业生遍布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各条战线,书写了服务国防、服务社会的光辉篇章。

在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中,中北大学排名57位。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70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北斗”“复兴号”“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

第4站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的山西医学传习所,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第三批、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