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三事
作者: 葵哆戾亚进入大三后,很多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思考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考研便被很多同学提上了日程。
考研前期的准备工作较为烦琐,像考研院校的选择、考研学习计划的安排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不过,网上网友分享的经验帖、干货帖等已经将这些事情说得很清楚了,在此我便不再赘述。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考研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1月,我在家里享受寒假生活时看了豆瓣小组中的很多关于考研“二战”、“三战”的帖子,这一看,我就把考研的难度想得非常大(事后证明难度确实不小,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恐怖),于是我就有些犹豫,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尽快开始准备考研的相关事宜,可能会跟不上进度。
不过,最终我还是没有改变我的计划——从年初开始坚持每天背至少100个单词,准备在大三下半学期再“刷”一次英语六级的分数。
没想到,我的这个英语学习计划对考研也非常有帮助。因为我的词汇量非常丰富,所以开始进行考研英语的学习时,我便很惊喜地发现考研英语的词汇难度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大。这样一来,我便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
春季开学后,我开始思考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学历和就业竞争力而对学术不感兴趣,那就要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学硕(学术型硕士的简称);如果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有着极高的热情,就要去查询这个学科或这个专业所属院校在全国的排名。我属于两者的叠加,但学科兴趣占的比重更高一些,于是我综合考虑地域、产业资源、院校层次等因素,确定了适合我的学校。
这个阶段是不断给天平增减砝码的阶段,要慎重为之。
在我完成院校的选择和初始教材的购买后,时间就来到了夏天。经历了教资、英语六级等考试之后,整个暑期,我都留在学校进行考研的学习——专业科目和考研英语的一轮学习。政治这个科目我是9月份才开始学习的,又因为刚好赶上二十大,所以这个科目的重点学习便被我放到了10月下旬。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我准备了那么久,我准备考的学校却换了考纲,而这个消息直到9月下旬才被放出来。这几乎给了我致命的一击。我临时去买了更替后的教材,但那时心态的全线崩溃让我几乎放弃了考研,加上当年的11月、12月,全国抗疫进入关键阶段,我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就更差了。在考研的前几天,我甚至已经有了不去考试的想法。
不过,最后我还是抱着“宁愿做错也不要错过”的想法,参加了最终的考试。
现在想来,其实学习本身并没有那么恐怖,心态的崩塌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打击。心态一旦崩了,这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坍塌。我当时便陷入了这种困境。好在当时的我虽然心态极差,但依然稳住了自己,去参加了最终的考试,并在3月份收到了研究生院校的初试录取通知书。
考研这一年,变数极多,我有时能以不变应万变,有时却也被打得措手不及。我不想给大家灌太多的心灵鸡汤,也不想宣扬什么“越努力越幸运”的人生格言,我分享的初衷,是想告诉大家,当我们逐渐离开大学这座象牙塔,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生活就是一地鸡毛,我们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尽可能地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也许过程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是要勇敢地去面对,尽力去赢得自己想要的结果。